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测定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1
/ 2

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测定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姜慧

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生化指标测定中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价值。方法:以30例糖尿病患者为样本,摸球后分组,有参考组、控制组,均有15例,入选周期为2021年5月-2024年5月,均行生化指标检测,并结合检测时间划分为不同阶段,初次检测均在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下完成,二次检测时控制组仍需在该管理下完成,参考组无需实施该管理,比较生化指标并统计各次检测时的达标率。结果:两组初次检测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未形成差异,P>0.05。二次检测时各项生化指标在控制组低于参考组,P<0.05。控制组在初次和二次阶段的指标未形成差异,P>0.05。参考组二次检测时的指标高于初次检测,P<0.05。两组初次达标率无差异,P>0.05。二次检测达标率在控制组低于参考组,P<0.05。控制组在初次和二次阶段的达标率均为100.00%,P>0.05。参考组二次检测达标率低于初次检测,P<0.05。结论: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价值显著,其生化指标测定时可维持高达标率,能准确识别血糖信息,明确糖尿病发展情况。

【关键词】糖尿病达标率;达标率;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糖尿病的隐匿性强,体检为该病的主要检出途径,持续异常的血糖会损伤到患者各个器官,急慢性并发症也会随之而来[1]。了解血糖水平以及自身代谢情况是评估糖尿病的重要措施,生化检验能直接测定出患者的血糖信息,但检验过程受多因素影响,可能有检测质量低的情况,其数值结果无法作为糖尿病诊疗的参考,导致糖尿病加重[2]。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则会分析影响因素,精准把控检验的各个环节,使检验准确性得到大幅提升,对控制糖尿病发展很关键。故而,研究以2021年5月-2024年5月入选的30例糖尿病患者为样本实施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30例糖尿病患者为样本,摸球后分组,有参考组、控制组,均有15例,入选周期为2021年5月-2024年5月。参考组:病程分布2-19年,均数(10.71±1.85)年;8例男,7例女;年龄分布32-77岁,均数(54.85±6.90)岁。控制组:病程分布2-18年,均数(10.26±1.44)年;9例男,6例女;年龄分布31-78岁,均数(55.25±6.71)岁。两组之间,P>0.05。

纳入标准:①与《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3]中的定义一致;②对生化检验不抵触;③同意研究;④研究符合委员会的标准。

排除标准:①重症并发症者;②免疫受损者;③中晚期肿瘤病变者;④哺乳妊娠者。

1.2方法

两组均行生化指标检测,初次检测均在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下完成,二次检测时控制组仍需在该管理下完成,参考组无需实施该管理,其中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内容如下:(1)检验前:需对生化检验相关人员实施培训,分析现阶段检验流程的不足,优化检验流程,整理检验单时需明确各项信息,如时间、人员、项目等,采血前需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无误,血液采集后均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同时需结合检验项目询问患者是否完善准备工作,如空腹血糖检测的必要要求即为空腹。(2)检验时:检查各仪器,准备检验相关试剂,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且与医院检查需求匹配,得到生化标本后需对检查项目进行细致核对,检验时间控制在2-4h内,上级前确保检验项目与申请单的一致性,结合项目特点调整离心参数,按优化后的流程实施检验即可。(3)检验后:对生化检验结果细致核对,清洁各检查器械并实施完善的保养护理,临床医生需核查结果,若有异常可行重新检验,同时分析现阶段管理不足并行优化处理。

1.3观察指标

(1)生化指标,记录各阶段的指标,有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同时需测定出餐后2h血糖(PBG)。

(2)检测达标率,即在各阶段检测时统计达标率即可。

1.4统计学分析

对归为计量资料的生化指标行t检验,对归为计数资料的检测达标率行X²检验,在SPSS28.0中以()、(n/%)表示,若有差异形成,要求P<0.05。

2.结果

2.1生化指标

两组初次检测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未形成差异,P>0.05。二次检测时各项生化指标在控制组低于参考组,P<0.05。控制组在初次和二次阶段的指标未形成差异,P>0.05。参考组二次检测时的指标高于初次检测,P<0.05。

表1生化指标

组别(n=15)

FBG(mmol/L)

PBG(mmol/L)

HbA1c(%)

初次

控制组

7.51±1.03

10.92±1.55

8.05±1.27

参考组

7.59±1.18

10.88±1.32

8.14±1.33

t

0.1978

0.0761

0.1895

P

0.8446

0.9399

0.8510

二次

控制组

7.64±0.77

10.55±1.12

8.39±0.57

参考组

8.79±0.61

11.93±0.65

9.11±0.62

t

4.5340

4.1273

3.3110

P

0.0001

0.0003

0.0026

初次和二次控制组t/P

0.3915/0.6984

0.7494/0.4599

0.9460/0.3523

初次和二次参考组t/P

3.4988/0.0016

2.7639/0.0100

2.5601/0.0161

2.2检测达标率

两组初次达标率无差异,P>0.05。二次检测达标率在控制组低于参考组,P<0.05。控制组在初次和二次阶段的达标率均为100.00%,P>0.05。参考组二次检测达标率低于初次检测,P<0.05。

表2检测达标率(n/%)

组别(n=15)

达标率

未达标率

初次

控制组

15(100.00)

0(0.00)

参考组

14(93.33)

1(6.67)

4.6154

P

0.0317

二次

控制组

15(100.00)

0(0.00)

参考组

9(60.00)

6(40.00)

7.5000

P

0.0062

初次和二次控制组X²/P

-

初次和二次参考组X²/P

4.6584/0.0309

3.讨论

生化检验被用于各种疾病的诊疗,良好的检验工作对临床很重要,但该检验流程较多,参与人员较多,其受影响因素多,如何控制检验精准度很关键[4]。既往检验仅在常规流程下完成,未对检验质量实施精准把控,仍存在检验质量低的情况,生化检验质量控制近年得到重视,此方案会为了达到既定的检验需求制定各种活动和技术,会对检验过程实施全面监督,消除各环节内存在的影响因素,避免各因素造成的不满意问题,确保检验过程满足质量控制需求,以此达到既定的检验目标。此方案会维系检验精准度有关键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精准掌握血糖指标对控制疾病发展很重要[5]。质量控制管理实施期间会覆盖生化检验全程,在获取糖尿病患者的标本前即会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精准调控标本获取时间,并完善患者的准备工作,能避免前期准备不足对生化检验造成的影响[6]。检验期间以及检验后也涉及到较多影响因素,注意核查器械的使用情况,按各种生化指标的需求严格规范检验流程,精准调控检验中的各参数,能确保检验精准度。结束后再次核对检验信息,完善器械的保养处理,对有异常的指标进行重新检验,能及时发现检验中的不足并实施精准的质量控制,可使管理模式得到持续性的优化,提升生化检验质量[7]

综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可防范影响因素,使血糖检测达标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利于准确辨别血糖指标,可在糖尿病检验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海波. 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测定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0):84-87.

[2] 郑守冰,钟鸣. 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在糖尿病病人生化指标测定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0):1379-1380.

[3]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2,16(1):7-14.

[4] 陈旭波,姜敏敏,顾文娟,等. 不同疾病阶段社区糖尿病管理质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7):837-843.

[5] 李望,姚欣人,陶文星. 对家庭医生团队糖尿病随访实施质量控制的效果分析[J]. 上海医药,2020,41(8):35-37.

[6]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 中国糖尿病线下线上一体化照护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2):1387-1395.

[7] 阎德文,陈默,肖新华. 由《基层医疗机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专家共识》浅谈深圳市糖尿病分级诊疗管理经验[J]. 糖尿病天地,2023(2):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