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综合医院影像科院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3

“互联网+”模式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综合医院影像科院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璐柳     邓君  李昱强   邹帆通讯作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西省    南昌市     330006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互联网+”模式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综合医院影像科院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2月在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影像检查患者100例次,将其作为对照组,再选择2023年1-12月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影像检查使用“互联网+”模式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预约、分诊及登记检查所需时间、预约后检查等待时间、等待检查结果时间、不同类型患者可能交叉的次数、医务人员非必要的暴露次数、服务满意度等相关数据,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分诊、预约及登记检查所需时间、预约后检查等待时间、等待检查结果时间等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叉次数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非必要暴露次数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模式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综合医院影像科院感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有效优化检查流程,减少不同类型患者的交叉传播机会,切断传播途径,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互联网+”模式;新冠肺炎;传染病;定点救治综合医院;影像检查;院感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该病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应将该疾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疑似和确诊患者的接诊、治疗和护理,以及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工作[1]。除了在疫情应对上花费大量医疗资源外,还需要考虑普通患者的有序治疗。影像学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发热门诊患者、传染病门诊可到医学影像科进行检查此外,普通门诊和住院患者也需要各种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来辅助疾病诊断,而不同类型的患者来影像科检查可能会造成医务人员一定程度的聚集、人员交叉、反复暴露,导致科室感染控制工作量大、压力大。因此,快速、准确、智能的影像学检查预约、报名、缴费、检查执行和报告提取等流程的优化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利用“互联网+”模式优化检查流程,从智能化角度实现人群分流,减少不同类型患者的交叉传播机会,切断传播途径,确保患者安全。此外,通过互联网对医学影像工作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和评估,并及时分析和反馈感染控制监督方面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避免医务人员感染,确保安全有序地完成各项影像检查,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取样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2月在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影像检查患者100例次,将其作为对照组,再选择2023年1-12月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影像检查使用“互联网+”模式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患者一般情况如患者年龄、学历、自理能力、就诊类型的数量控制在无统计学差异范围内。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行影像检查的的患者②年龄≥18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及理解能力。③患者本人或家属懂得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未完成全部影像检查流程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为常规检查服务模式,①医生为患者开具检查申请单后,患者可通过自助机付款或扫描申请单上的付款码;②普通患者(非发热患者)影像学检查由自助预约系统自动安排,开单时时直接预约好时间与机房;③发热患者,会在发热门诊开具检查医嘱,然后由相关工作人员致电影像中心挂号处预约检查时间及机房;④患者按预定时间到相应的机房进行检查,领取检查凭条;⑤患者检查完成后,在自助胶片打印机扫码取胶片。

1.2.2观察组

观察组为“互联网+”影像检查服务模式,①患者在我院互联网医院填写完基本信息和疫情防控信息后,医生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和开单;②该系统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智能地进行预检和分诊;③系统自动根据影像学检查的情况,设置各机房的预约号和检查时间。发热、缓冲区、普通门诊和住院病人被分配到不同的机房,预约规则灵活调整;④电子检查单发出后,微信公众号会自动推送检查前的检查地址、时间及相应注意事项(增强型检查同意书在互联网医院手机端签字,签字后即可生成电子检查单);⑤患者完成检查后,微信公众号会推送接收检查结果的方式和地点,以及检查后的健康教育信息;⑥当检测结果出来后,手机上就会有相应的电子报告和云胶片,也可以通过自助胶片机上刷取条码获得结果。不通区域的每个检查站都配备相应的自助胶片机,互联网系统自动将结果传输到正确的区域,方便患者在各个区域提取结果,实现全程无接触、无交叉。全过程中,每个机房及设备的消毒由影像科医务人员完成,医务人员具体执行的消毒项目和执行情况通过打开互联网系统访问权限,进行系统填报,互联网系统自动分析填报情况,并智能提醒医务人员执行不足的情况,推送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并在系统上完成培训及考核,持续自动分析、培训、改进,形成良好的闭环结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其预约、分诊及登记检查所需时间、预约后检查等待时间、等待检查结果时间、不同类型患者可能交叉的次数、医务人员非必要的暴露次数、服务满意度等相关指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满分百分制,将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分数在90分及以上、一般满意:分数在70分89-分、不满意:分数在69分以下,三个等级,计算患者的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380\wps1.png±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1. 结果

2.1患者就诊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为分诊所用时间为(2.32±1.33)min,开单预约所用时间(5.43±1.61)min,“互联网+”模式开检查单时电脑自动登记,无需人工登记,登记检查所用时间为0min,预约后检查等待时间所用时间为(5.27±2.87)min,等待检查结果时间所用时间为(23.52±3.29)min;对照组患者分诊所用时间为(5.67±3.14)min,预约所用时间为(10.82±1.53)min,登记检查所用时间为(10.67±8.72)min,预约后检查等待时间所用时间为(13.29±4.21)min,等待检查结果时间所用时间为(33.67±5.43)min,观察组分诊、预约及登记检查所需时间、预约后检查等待时间、等待检查结果时间等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类型患者可能交叉的次数比较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轻型与中型交叉10例,轻型与重型交叉3例,中型与重型交叉4例,合计交叉17例,占比17.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轻型与中型交叉28例,轻型与重型交叉19例,中型与重型交叉21例,合计交叉68.0例,占比68.0%,观察组交叉次数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医务人员非必要暴露次数与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医护人员非必要暴露次数为0次,0%,患者对于本次服务效果满意者95例(95.0%),一般满意者3例(3.0%),不满意者2例(2.0%),总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医护人员非必要暴露次数为5次,5.0%,患者对于本次服务效果满意者88例(90.0%),一般满意者2例(2.0%),不满意者10例(10.0%),总满意度为90.0%。观察组医务人员非必要暴露次数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冠状病毒(2019 n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国内外相继出现,已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入国家乙类传染病,已实施甲类传染病防治措施[1]。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正式确认该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GEIC)[2]。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接触、呼吸道飞沫等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疲劳、发热和干咳,大多数患者在患病一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可诱发败血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死亡。

在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CT检查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患者的诊断、治疗和观察需要通过肺部CT扫描进行评估。由于新冠肺炎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医学影像科已成为除隔离病房外新冠肺炎患者可能聚集的区域。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很高,因此医学影像科的重点是“预防”。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症状接触史、CT影像学表现和病毒核酸检测。由于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核酸检测时间长,假阴性率高。CT检查时间短,影像清晰,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病情。肺部CT扫描已成为初步诊断的重要参考。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肺部CT扫描,以确定其病情。发热、中高风险地区、疑似或确诊患者均可到医学影像科检查。影像科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很高,有效的防护措施尤为重要[3]。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形成的意见》中表示,要强化信息支撑作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4]。“互联网+”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评估、线上申请、线上预约、线上线下健康教育、线下检查、线上报告”的模式为患者提供便利。研究表明“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专家会诊、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研究并未提及图像检查的具体操作规则和作用。此外,感控措施质量的全过程数据控制和图像检测全过程的感控训练,形成闭环管理,需要通过“互联网+”模式同步更新,迫切需要研究团队制定科学完整的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所实施的“互联网+”影像检查服务模式中,以影像医生为主导,院前、院内场景一体化应用逻辑架构,通过平台连接院前医生、分诊、影像医生、相关检查检查部门、相关专业部门、服务中心、患者,实现信息的实时同步共享、诊疗意见的实时反馈。疫情期间相关和常规信息的填写在医院门前完成,既节省了入院后的分诊时间,又符合一级诊断常态化防控疫情的要求。患者在医院的病情信息是同步的,相关专业部门可以提前做出预判反馈,在常规检查时同步完成专业相关检查。“互联网+”平台可以双向节省就医时间,让患者就医更加精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预约、分诊及登记检查所需时间、预约后检查等待时间、等待检查结果时间等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交叉次数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非必要暴露次数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可说明利用“互联网+”模式是对医学影像科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的具体方案。及时分析反馈感控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避免医务人员感染,闭环管理,无纸化记录,大数据分析,持续质量提升,确保各项影像检查安全有序完成。

综上所述,“互联网+”模式在新冠肺炎定点救治综合医院影像科院感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院服务品质,优化患者检查就诊流程,节约就医成本,避免医务人员非必要暴露,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菲,秦善春,宋巍,等.入境新冠肺炎可疑症状人员定点医院的疫情防控管理[J].现代医院,2022,22(1):134-136.

[2]晏波,蒋明富,刘昱江,等.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利用“互联网+急救”提升三级医院急救中心患者就诊时效性的临床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22,44(6):497-500F0003.

[3]肖万玲,操静,张淑琴,等.分时段预约、分区管理模式在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3):130-133.

[4]韦柳迎,吴幸幸,黄爱春,等.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内科,2022,17(3):264-268.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31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