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杨鑫

身份证号码:110228198509020039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一直是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而安全风险管理对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建筑项目在实际施工作业中表现出环境复杂、施工流程繁琐、管理难度大的突出特征,在各个施工环节都可能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对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同时对安全管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总结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引言

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成为建筑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帮助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风险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1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①提高管理团队对安全风险的识别能力。虽然施工技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建筑工程仍然存在各种安全风险,比如人为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及管理风险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团队对安全风险的识别能力。管理人员通过全面分析、合理评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潜在的各种风险,并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能够使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全面。②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的预防和安全事故紧急响应机制,可以提高对安全风险的预见能力与应对能力。同时,施工人员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与引导下能够坚持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并在风险预防机制和安全措施的双重保障下规范作业,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③提升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是施工单位保障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通过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概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有效避免额外成本支出与风险损失。不仅如此,加强安全风险管理还能推动建筑工程建设规范化、流程化,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为施工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分析

2.1人员问题

施工现场涉及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众多,其职责和要求各异。管理人员的科学安全意识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不足。施工人员流动性强,安全意识普遍较低,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此外,施工单位在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2.2高空坠落风险

建筑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频繁,施工人员面临较大的高空坠落风险。预制构件吊装、安装以及后续的连接、填充等作业,大多在高空进行。施工人员在狭窄的工作面上,携带工具进行操作,容易因失足、滑落等导致坠落。边缘防护不到位、安全带使用不规范、脚手架搭设不合规等,都会增加高空坠落的风险。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往往会造成施工人员的重伤甚至死亡,影响工期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2.3机械设备使用风险。使用机械设备虽然能有效

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例如,施工人员对机械设备操作不当,抑或机械设备出现老化、关键部件损坏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施工单位的管理团队应积极引导施工人员掌握各类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并做好检修工作。

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3.1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意识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于企业持续发展、工程质量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将安全理念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始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系统的岗前安全知识培训、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时,利用安全事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使每位员工都能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确保施工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

3.2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对安全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编制科学合理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充分考虑施工的特点,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施工安全提出针对性措施。深化建筑构件的安装施工图设计,合理设置预留预埋件,为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提供必要条件。强化建筑吊装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定吊装作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对起重设备、吊索具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性能可靠。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必须进行专项设计,对支架的材质、型号、搭设方案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支撑体系稳定可靠。

3.3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近年来更多现代化机械设备开始运用到建筑项目施工中来,让整个施工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得以持续提升,如在施工材料的准备环节,能够借助各种设备对混凝土实施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搅拌、振捣、浇筑等,同时更便于作业人员进行钻孔、打磨等工作。为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需要对施工涉及到的各类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第一,安全管理人员定委派技术人员定期对机械设备实施维护保养,将维护维修信息进行记录,依靠计算机系统做好机械设备运行性能分析,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第二,因为建筑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应当对机械的交叉使用予以科学调配,根据各个施工环节所使用到的不同设备进行合理配置,避免现场施工混乱,促进机械设备运行效率提升,充分发挥出其实际价值。第三,要充分考虑到项目施工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

3.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各项安全风险因素,要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为了便于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各种不良问题,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快速将问题解决,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智慧工地安全监管系统。除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全方位的智慧监控体系外,还需加强对一些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具体如下:①加强对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设备的检查,尤其是设备使用前,要由专人进行检查调试,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能正常发挥作用。对于不用的设备,要按要求停放在指定位置,同时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②落实施工设备备案制度,将现有设备进行登记备案,重点做好对设备维修、保养、故障等记录的备案记录,便于掌握设备的真实状态,避免因设备选用不当、设备自身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风险。③由专业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的电气、电路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④组建一支专项安全监督小组,由责任心强、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较高安全意识的人员任监督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⑤全面管理施工现场的架设平台、高空吊装、脚手架的拆除安装等,将防爆、防塌等检查工作做好。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关键作用。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识别潜在风险,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需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并在未来持续研究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的可行性路径,推动建筑工程朝着安全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义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22(1):52-54.

[2]聂一锌.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2(30):76-78.

[3]袁玉奎.关于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22(1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