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张鑫

身份证号码:37130219880812201X

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作为农业大国,现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发展,以“三农”为着力点,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致力于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现阶段,深入到我国村庄发展实际中可以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依旧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空心化、内生动力不足、村庄特色消亡、政策及资金配套不足等。这些问题在阻碍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限制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基于此,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如何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治理;土地利用

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以农业国为主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强大的农产品生产能力。推进农村建设,是十九届全国人大的重要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使命,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促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农村“青山绿水”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化进程,是全面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的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对全域土地资源的统筹与梳理,适当协调各个功能区所占用的耕地总量,以提升耕地效率,并避免浪费国土资源。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和世界社会各界也日益关注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政策方向,农村的显著特点就是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怎样合理提升乡村发展已有的空间优势,促进农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生产总值占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建设政策直接影响着国家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但目前,中国学者针对农业的经济与社会建设政策的研究领域中,仍面临着诸多有待攻克的难题,也是新时期乡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2浅谈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2.1推进乡村生态修复,落实整治任务

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草原等生态空间,提出优化乡村水系、林网、绿道等的任务和措施,形成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空间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网络。落实所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任务,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对村庄土地整治进行潜力分析,将低效、损毁、未利用、污染和退化土地进行村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定生态用地管理规则,对生态退化、失调、供给能力下降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修复。根据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提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管控要求,引导聚合各类涉地涉农资金,发挥土地整治平台作用,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落实到具体地块。

2.2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为了适应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重点突出农村观光旅游、乡村娱乐产业等赢利性的产业。城郊地处城乡结合部,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福利设施比较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比较方便,农村工业总体上具有高度的集中度和规模经营的趋势;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占比较大的比重,农民的经济状况也比较好。郊区农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农业生产基地,例如蔬菜水果等,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可以发展高技术园区,也可以通过食品加工来实现工业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城市郊区在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态势、人文等方面都是多方面的功能。

2.3文化传承带动模式

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之下,要对乡村的文化特色进行大力挖掘,以文化传承为主要切入点,构建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凸显乡村的独特特征。突出当地文化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模式,带动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乡村振兴模式的转型升级,由乡村旅游业逐步朝着观光旅游度假模式方向转变,对乡村文化活力的增强,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在这一模式构建过程中,要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对已有的文化特色进行充分尊重,并大力挖掘,包括人文特色、乡村景观等,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对本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大力传承,确保所构建的乡村振兴模式可以充分凸显乡村的自身文化特色。

2.4以村庄规划统筹全域空间管制层级

村庄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整个区域土地空间用途进行确定,并作出相应的控制要求,重点内容包括:首先,全面衔接市、乡(镇)的一级土地空间规划,并实施“三条控制线”的控制要求。其二,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居民点建设用地格局,进一步明晰了乡村规划界限。其三,积极对接各部门发展需求,确定了居民点之外的主导产业发展所需建设土地空间,并将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定其用途,对主导产业空间功能尚不明显的乡镇,将建立“指标+准入”的监管规则。第四,将根据农作物产量特点,对耕地空间进行优化完善,并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重点片区规划,并指导实施了土地整治工作。确定城市"山水林湖草沙"等各种自然资源要素的空间布局。第六,明确城市相关支撑体系,明确有关城乡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应规定,明确城市配套规模和重点布局。

2.5优化布局联动国土空间整治修复

国土空间整治修复是实施村庄规划用地布局调整的手段,甘肃省金王庄和高寺儿村村庄规划主要包含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农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在村庄规划编制中,融入整治修复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格局和生产空间重点开发、整理区域,生态保护格局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居住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重点开发、整理区域以及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建要求。此外,开展国土空间整治修复评价,细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求,梳理整治修复项目,通过上图入库、专项资金投入和资金使用监管、绩效考核等策略推动规划实施。

2.6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方式

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实行集中的农村工业化,把农产品集中出售,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特别是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科学选择能发展的龙头,培育成本合理、产量高、效益好的产业,并做好线上、线下的推广,争取早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和产业产品优势,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加以提出的过程当中,既必须要符合土地空间规划制度中所提供的相应条件,而且还必须遵循在乡村振兴的社会发展原则。在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全方面的去了解乡村环境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了解乡村群众诉求的前提下,发展农业及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规划的科学化,精细化。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对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土地进行治理,同时,也能够实现多村联合进行资源整合运用,发展乡村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张永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及其路径研讨[J].乡村科技,2019,(28):19-20.

[2]李清荣.试论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中国市场,2018,974(1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