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专业学生党建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高校信息专业学生党建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

互动途径探索

邓春远 曹福笑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本文就高校信息专业学生的党建工作与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互动途径进行探索。从主体引领、资源服务、双向融合三个方面,激发科技赋能新活力、塑造党建发展新优势、构建双融双促新格局,让科技人才队伍“红色属性”更加鲜亮,让科技创新“红色动力”更加强劲。

关键词:高校信息专业;学生党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引言

高校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党建工作是立德树人的政治基础和社会主义教育之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关键性工作,是事关全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载体。新形势下,完善党建带动群建制度机制,将高校党建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用高质量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形成“党建带动科技,科技服务党建”的良好局面,是在教育实践中,推进高校党建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

一、主体引领: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激发科技赋能新活力

1.内化于心,筑牢理想信念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过程中的信仰之基,也是一个国家久盛不衰的力量源泉。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类专业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更高,而作为党的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基础单元,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其特殊的职能。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优势和信息类学生专业特色,不断加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想服务科技发展理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真正让学生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

2.外化于行,锻造科技创新强引擎

理想信念是领航舵,创新实践就是动力源。作为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突破的关键力量,青年大学生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作为领导总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力量,党建工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持久推动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大学生投身基层实践,在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工作实施、专业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和创新育人优势,以党建统领为牵引,不断增强对科技创新的组织和领导,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资源与支持。对于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基层党组织要始终起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其专业特色和优势,从信息类专业学生科技理论创新指导、科技活动参与指导、课题项目立项指导、专业职业技能辅导、各项工作落实过程指导和竞赛比赛工作等各个环节进行培训、指导,促使科技创新工作力求有实际成效。

二、资源服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塑造党建发展新优势

1.科技推动,搭建党建阵地新载体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不断给予世界深刻的变革。在信息技术革命带给高校便捷的同时,也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学习稍有放松,很有可能落伍”。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类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类型更为复杂、价值更为多元、利弊更为难辨。

党建工作要舍弃旧观念,主动接受新模式,积极地将多媒体技术融于党建教育活动之中,一是要利用新媒体改善学生党员管理体系,如党课听课考试考评全程网络化、建立党建知识网站专栏等;二是要丰富网络党建平台载体建设,提高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如建立线上党校专栏、微信公众号党校工作室、微博等App平台对党的工作和理论方针进行宣传,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新赋能,打造党建文化新模式

信息化的发展赋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传统的党建工作存在宣传平台单一、联系渠道单一、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新形势下,针对信息类专业学生,将互联网创新思想应用于党建工作,是党建工作自我革新的重要基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开拓党建宣传网上新高地,通过全媒体平台、用深受青年学子所喜爱的形式宣传党的光辉历史、方针政策、大政方针,宣传党在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使得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接受党的宣传教育。其次是开辟党员学习网络教育平台新阵地。例如,开设二级(院系)学院党员微博账号、短视频账号、微信公众号,建立党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系列专题教育学习,提升党员党性修养;通过发布时政要闻、社会热点话题、学习党的新理论、、党务要求规范、走进“田间地头”的调研活动等,使学生党员能够及时了解党内动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通过英模事迹系列宣讲活动,展示典型风采,树立榜样形象,增强教育效果。

三、双向融合:以上下联动为合力,构建双融双促新格局

1.消解思想迷障,摆正党建科研关系

首先,必须明确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强力量,无论是创新教育还是科研任务都绝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必须以坚强的党建工作作为开展创新与科研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思想指导,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政治过硬、实力过强”的科研队伍,引导广大师生将党建学习成果转化为助推科研创新的精神动力。其次,党建工作要以科研为中心,围绕科研、关注科研、服务科研,把握发展机遇,重视科技创新,在硬件支持、科研补助、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真正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强劲动力。

2.树立融合意识,找准思想结合点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与科技创新工作并非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互相作用的两个方面,二者在宗旨观点、价值取向以及根本诉求上是一致的。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业务已成为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两大重要支撑。只有当这两者同频共振,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和科研发展的“第一要务”有机融合起来。坚定不移将“党建加科研”作为抓手,开辟党建工作新思路、创新党建工作新形式,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让尊重人才成为新的风气、让鼓励创新成为新的社会追求、让兼容并包成为新的社会共识,让党建质量实打实地实现提高,让科技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形成党建、科研形成合力的新局面。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高校必须坚定不移探索党的建设与科技创新工作同频共振新机制,将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党的高效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能源动力”,以高标准、高精度、科学高校的党建政策绵绵发力、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产生的发展新成果丰富现有党建内容,夯实党建工作开展基础、检验党建工作实际成效。搭建起“党建融合科研”的理论与实践交流平台,实现党的建设与科研创新共同发展、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丰富科研业务的新动能,实现党建与科技人才培养互动双赢、深度融合。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新形势下,高校要坚持党管人才,遵循科技发展和信息类专业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推动构建党建工作、科研创新工作双融双促保障机制,打通党建服务中心工作“最后一公里”,确保科技创新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将党组织建在科研一线上,让科技人才队伍“红色属性”更加鲜亮,让科技创新“红色动力”更加强劲。

参考文献:

[1]费藤答,矫立新,李欢.红色引擎赋能科技创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15):68-69.

[2]张亚男,张伟,姜勇.高校学生党建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04):16-18.

[3]袁国丽,王汨宝,刘平.基于青年工作视角的科技创新机制研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5(02):63-66.


基金项目:2022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性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2022GXDJ-QN003)

作者信息:邓春远(1993.04-),男,辽宁庄河人,硕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党建。曹福笑(1998.11-),男,辽宁丹东人,硕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