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7
/ 2

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丽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妊娠糖尿病指的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糖代谢异常问题,属于妊娠期并发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妊娠期女性的饮食更是以精细食物为主,运动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妊娠糖尿病容易产生巨大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问题,对母婴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而言,应早发现,早干预,降低患者血糖,从而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效果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在围产期如未对患者血糖加以控制,很容易引起母婴并发症,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健康。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但药物降糖效果不是非常理想,而且孕期产妇存在较多药物禁忌症,不能滥用药物。因此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而言,应通过积极的自我管理,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情绪管理等方面开展管理,使血糖有效下降并保持稳定。相关研究表明,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可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预后。

1.妊娠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出现不同程度糖耐量下降的问题,相关调查显示[1],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在10%左右,妊娠糖尿病的主要危害为:诱发患者出现妊娠高血压、巨大儿、早产、羊水过多、产道损伤、产程延长等,因此已经引起了医患人员的关注。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受到生育成本加大,对新生命的期盼,传统养胎理念等因素影响,导致孕妇在孕期出现过量饮食,缺乏运动等情况,且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使得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主要采取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的方式控制血糖水平,而相关研究显示,血糖水平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着直接关系,自我管理能力越高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越好;然而超过9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低,血糖监测依从性较低,饮食、运动管理跟不上等,在血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时,就只能使用药物治疗,但容易增加产后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因此如何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2.自我管理理念实施措施

2.1加强饮食管理

饮食是影响妊娠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预防和治疗妊娠糖尿病。研究显示,妊娠糖尿病患者以蔬菜、鱼类、豆类为主食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而多食用肉类、加工肉类、甜食、饮料的患者则增加了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应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加强饮食管理,通过科学饮食,改善血糖水平。告知患者在饮食管理中不仅要控制高糖食物的摄入,也不能忽视胎儿对营养的需求,以免因过分限制热量摄入而导致孕妇饥饿而出现酮症酸中毒。此时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使空腹及餐后血糖得到下降,改善葡萄糖耐量,还能避免便秘。患者每日热量总摄入量为100-125kj/kg[2],热量构成比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占比分别为:40%、30%、30%,如患者体重增加明显需减少脂肪摄入,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适当食用坚果和水果;告知患者使用低糖食品,例如:玉米、全麦面包、燕麦、红薯、禁止食用胆固醇含量高和油炸食物。做到合理搭配膳食,确保饮食的多样化。

2.2运动管理

有氧运动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最佳方式,可有效降低血糖,使脂肪代谢得到改善。很多孕妇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敢运动,但这是错误的思想,指导孕妇合理适量运动,对分娩和控制血糖均有较大好处。有氧运动能够改善心肺功能[3],主要运动方式有: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以孕妇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通常情况下多采取散步的方式,散步简单,有效,速度和同行人能正常交流最佳。力量锻炼是对骨骼肌健康的运动方式,主要包含瑜伽,举重练习等,在开展此类运动时要注意强度适中。

2.3血糖监测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一对一示范血糖监测,每日早餐前、三餐后2h自行测量指尖血血糖值,同时做好血糖记录,指导患者如何观察血糖波动;可制作自我管理教育卡,卡的主要内容包括:血糖值、饮食管理、运动锻炼、复查等内容,指导孕妇在生活中加强自我管理,将孕妇的血糖波动、饮食、运动等情况进行分析,实行一对一指导,将患者自我管理中不当的地方加以改正,适当调整患者的管理方案。

2.4情绪管理

很多妊娠糖尿病患者都是在产检时指导自身出现血糖升高情况,对相关知识了解的也非常少,发病后出于对胎儿的担心,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也有患者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认为通过少吃就能降低血糖,过度控制饮食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也有患者感觉身体没有不适而过度饮食;这些都是不良习惯,不利于血糖控制。而且患者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中,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要疏导患者情绪,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调节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3.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发展

目前,妊娠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但由于不具备典型症状,因此很多患者都没有给予重视,从而增加了母婴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4]。自我管理是通过学习经验得到的能力,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自我管理,可使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改变其错误的行为,通过自我管理,规范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掌握调整生活方式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安全。

结束语

自我管理理念能够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认知,使其饮食行为发生改变,从而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摄入各种营养元素,既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又能满足胎儿的营养需求;再通过有效的运动降低血糖,全面的血糖监测可使患者更清楚的看到自身血糖的变化,以便做出更好的管理方案,有效控制血糖升高,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莉.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妇儿健康导刊,2023,2(7):19-21,29.

[2]邓华.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与个性化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1):8,11.

[3]冯慧萍.妊娠糖尿病患者基于护患达标模式的护理干预及自我管理效果分析[J].健康女性,2021(49):255.

[4]聂春玲.自我管理教育与早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