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6
/ 2

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李军 1杨富 1岳瑞峰 2李叶 1王红飞

1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总干渠分中心生态保护站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2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总干渠分中心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轻影响的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能够保护和维护生态功能,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减少对物种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并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供应,有效解决了水资源不足的困扰。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湿地破坏、生态平衡的打破等,给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带来威胁。因此,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轻影响的措施,对于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概述

水利工程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控、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程领域。它涉及水体的调节、储存、分配、供应和排泄等方面,包括河流治理、堤坝和水库建设、供水和排水系统、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电站等多个方面的工程项目。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并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供应。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生态系统破坏

首先,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大规模的水库建设会淹没大片的陆地,导致原有的水生植被和动物栖息地消失,破坏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此外,水库蓄水还会改变水流速度和水位变动频率,影响河流的生态平衡,如鱼类迁徙、营养物质输送等。

其次,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和水源涵养区,但水利工程建设常常需要填埋、淤泥清理等活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这不仅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也削弱了湿地对洪水调节、水质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的保障能力。

此外,水利工程建设还可能破坏河岸和河道生态系统。堤防修筑和河道整治会改变河岸和河道的自然形态,破坏原有的岸边植被,削弱了对于水土保持和水质净化的生态功能。这也可能导致河道泥沙堆积和水流的加剧,增加洪水风险,进一步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1]

2.鱼类迁徙受阻

鱼类迁徙是鱼类存活和繁殖的重要生态行为,它们往往需要在河流或沿海水域之间迁徙,以完成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然而,水利工程建设中兴建的堤坝、水电站和堰坝等人工设施会对鱼类迁徙路径造成阻隔。

首先,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堤坝和堰坝通常会阻挡河流水体的自由流动,形成人工水库。这导致河流中鱼类的迁徙通道断裂,无法顺利完成迁徙行为。一些鱼类,特别是洄游迁徙的鱼种如鲑鱼、鲢鳙和鲤鱼等,需要顺利通过河流迁徙至特定的产卵区域或湿地,以完成繁殖过程。然而,堤坝和堰坝阻断了它们的迁徙路径,使得它们无法到达目的地,影响了其繁殖能力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水电站的建设会导致河流水体流速和流量的变化,这对鱼类的迁徙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水电站的运营通常涉及调节河流的水位和释放水流,使得水流的速度和强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超出鱼类能够适应的范围,导致鱼类无法顺利通过水电站区域,从而影响其正常的迁徙行为。

3.水质污染

首先,水利工程建设会带来泥沙的堆积和悬浮物的增加。在水库和河堤建设中,需要进行挖掘和移动大量的土壤和泥沙。这些沉积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被带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浑浊和营养物质的富集。而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会引发水华藻类的暴发,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废水。施工现场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悬浮物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对水体中的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另外,建设和运行阶段所产生的废水也会对周边水域造成污染,影响水质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4.生物多样性丧失

水利工程建设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无法适应或生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泥沙、化学物质和废水等可能会被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导致水质污染。这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存活。一些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对水质敏感,水质污染会破坏它们的生态位,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

此外,水利工程建设也会改变生物多样性的连通性。许多物种依赖于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之间的连通性来完成繁殖、营养循环和物种迁移。水利设施的建设会打断河流间的连通性,导致物种迁徙受阻,影响生物的遗传流动和种群的稳定。

三、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措施

1.实施生态修复

恢复和保护湿地: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防洪能力等功能。通过恢复和保护湿地,可以提高水域的水质和生态价值。

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同时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空间[2

]

修复河道和岸线生态:通过土木工程和植被恢复等方法,改善河道结构和岸线环境,提供适宜的河流和岸线栖息条件,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建设人工栖息地:在受损的生态系统中,可以建设人工栖息地,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殖条件,促进受影响的物种的恢复。

总之,实施生态修复是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恢复或重建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并提高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2.实施鱼类通道

鱼类通道的设计和建设基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迁徙习惯。通常,鱼类通道分为两种类型:鱼梯和斜坡通道。鱼梯是一种人工设施,模拟河流的水流动态,通过分级的槽段和水封,帮助鱼类逐级向上游游动。而斜坡通道是一种人工河床或通道,倾斜度适宜,沿着水流方向帮助鱼类顺利地迁徙。这些通道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水利工程特点和鱼类的迁徙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实施鱼类通道的主要目的是解除鱼类迁徙的障碍,促进鱼类的栖息、繁殖和生命周期的完成。通过鱼类通道,鱼类可以顺利地游过水利工程,完成洄游迁徙,衔接不同水域、栖息地和繁殖地之间的连通性。这样不仅有利于鱼类种群的保护和增殖,还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鱼类通道的设计和建设还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通道的设计应考虑鱼类的大小、游动能力和行为特征,以确保通道的适用性。其次,通道的布置和安装位置需要合理选择,使得鱼类能够顺利地找到和进入通道。此外,通道的维护和管理也非常重要,保持通道的畅通和适宜的环境条件,确保鱼类能够持续地使用通道。

3.控制污染排放

首先,水利工程建设应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污染控制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处理污水和废水。例如,可以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如生物处理系统、膜滤系统等,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污染物,净化废水。此外,还可以采用污水循环利用技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或工业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污水的排放。

其次,建设水利工程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施工方式,以减少土壤和泥沙的侵蚀和输送。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涉及土地开挖、河道疏浚、护岸建设等工作,这些过程可能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泥沙的流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来保持土壤的覆盖和保护,如采用植草覆盖、搭建沉沙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泥沙的输送,防止其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此外,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对污染排放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并设置距离水利工程的取水口和水体出口等重点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可以用于评估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需要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和执法,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处罚和惩戒,保障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4.合理规划和管理

首先,合理规划是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应进行详尽的环境评估,考虑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要素,避免在这些区域进行工程建设。此外,应充分考虑河流、湖泊的连通性,保持水体的通畅性,有助于鱼类和其他生物的迁徙和栖息。

其次,合理管理是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在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确保水利工程的运行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包括:严格遵守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废水、污水的排放,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废水处理设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加强工程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3]

四、结语

本论文通过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减轻影响的措施,对于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轻影响的措施,可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璐.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人民黄河,2022,44(S2):129-130.

[2]张继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资讯,2022,20(16):130-132.

[3]赵有信.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3):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