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探讨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与实践

沈立群

安徽省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237400

摘要: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建框架指导方向、巩固反馈提升效果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对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与实践进行了详细探讨。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预习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构建预习框架要突出教学重点,循序渐进,留有探究空间。巩固反馈要重视学生参与,针对性讲解,加强练习和交流。三个环节相互促进,环环相扣,共同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提升,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预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预习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自己一周的零花钱数据,引导学生思考零花钱的合理使用,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预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预习情境。利用图像、动画、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呈现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创设预习情境时,教师应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真实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趣味性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标志、建筑造型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加深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问题情境,如"找朋友""猜猜我是谁"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创设预习情境,注重情境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预习任务,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只有学生对预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投入预习,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因此,创设情境,激发预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首要环节,是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框架指导预习方向

在学生预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预习的框架和提纲,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把握预习方向,以《比较图形的面积》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预习框架:1.直接比较法。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拼补、分割、转化等操作方法,直接比较两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大小。2.间接比较法。引导学生借助第三个图形作为"桥梁",通过与第三个图形比较面积的大小,来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关系。3.数值计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数据统计等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通过面积的数值大小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有了这样一个预习框架,学生的预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重点。学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提前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在预习中初步构建起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亲身体验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构建预习框架时,教师应注重框架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索新知,预习框架要覆盖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又不能过于繁琐,要突出主干知识,避免陷入细节,此外,预习框架要为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发展数学思维,构建预习框架是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充分研究教学方法,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预习框架,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预习效率和质量。

三、巩固反馈提升预习效果

学生完成预习后,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反馈和巩固提升,以《认识底和高》为例,教师可以采取措施:1.学生汇报预习心得。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收获,表达对底和高的初步理解,分享在生活中发现底和高的实例,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2.教师讲解重点难点。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中如何确定底和高,帮助学生厘清概念。3.学生巩固练习反馈。教师提供与预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題,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认识,深化预习效果。4.拓展预习成果。鼓励学生延伸预习所得,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探究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预习效果。

在巩固反馈环节,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要为学生提供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学数学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预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小学数学教师还应注重预习反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和指导,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总结,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预习中的独特见解,要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发展个性,巩固反馈是提升预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连接预习与课堂教学的纽带,通过巩固反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评估预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和交流探讨,能够梳理预习成果,查缺补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预习、反馈、巩固相互促进,环环相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结论:小学数学有效预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预习框架,并注重预习反馈与巩固。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预习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预习,提高预习效率。同时加强预习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重视预习后的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及时巩固预习成果,查缺补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探索有效的预习方法,持之以恒付诸实践,才能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堂贤.探究小学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策略[J].读写算,2022,(33):96-98.

[2]刘淑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习[J].教育艺术,2021,(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