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预防性护理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露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00030

【摘要】目的:研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对其采取预防性护理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时间段内我院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共计有76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8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护理前后生化指标、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前生化指标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2.63%)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于对比组(15.79%)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对其采取预防性护理效果明显。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切除术预防性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已成为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研究针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护理方案加以讨论,分析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时间段内我院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共计有76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8例。干预组男22例、女16例。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年龄30-71(52.16±10.21)岁。对比组男24例、女14例。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年龄30-73(52.19±10.24)岁。干预组与对比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年龄、性别对照统计结果为p>O.O5,可以对比。

1.2方法

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预防性护理,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个人病史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史、家族史、肺癌的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对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其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水平[2]。术后尽早进行床边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键,即使患者不能立即站立或行走,也应该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如屈伸肢体、踝关节活动等。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较大、BMI较高或存在其他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术后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3]。这通常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专业意见来决定的。佩戴加压袜有助于提高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的早期阶段特别重要,尤其是在患者开始进行床边活动之前。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评估76例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资料,计数资料包含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X2检验计算后呈现为n(%),计量资料包含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前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t检验计算后呈现为(均数±标准差),其结果P<0.05则评估为差异存在。

2结果

2.1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前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比较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前生化指标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见表1。

表1: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前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比较[g/L]

组别

例数(n)

转铁蛋白

血红蛋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38

1.72±0.43

4.58±1.14

28.30±7.07

48.80±12.19

对比组

38

1.7±0.41

2.70±0.67

28.26±7.03

39.76±9.96

t

0.2075

8.7642

0.0247

3.5400

P

0.8361

0.0000

0.9803

0.0006

2.2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发生率2.63%;对比组静脉血栓栓塞症6例,发生率15.79%,X2值为3.9337、P值为0.0473。干预组(2.63%)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于对比组(15.79%)的患者,P<0.05,有差异。

3讨论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研究发现,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中,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约为5%-20%[4]。本研究针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对其采取预防性护理,结果显示,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前生化指标无差异,干预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护理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比组患者,干预组的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于对比组的患者。通过促进术后早期的床边活动,可以增加患者的肌肉活动量和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水平吗,床边活动能够刺激机体代谢,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同时有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转铁蛋白水平。术前评估、术中护理、术后早期床边活动、应用抗凝药物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5]。加压袜能够通过提高下肢的压力,促进静脉回流,减少静脉血液淤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通过正确佩戴加压袜,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综合以上结果,预防性护理于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申晓娟,王修霞.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总结[J]. 临床研究,2023,31(10):186-189.

[2] 代欣. 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62-863.

[3] 郭方. 预防性护理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价值[J]. 母婴世界,2022,1(17):131-133.

[4] 张丹丹,丁倩,张雨思.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40-43.

[5] 郭小华,孙超君,陈思蓉.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6):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