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论课程对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改善的回顾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康复理论课程对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改善的回顾性研究

单泽良

 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康复理论课程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通过优化康复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康复理论课程;体育专业;心里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例如,运动员在比赛中会遭遇失败和挫折,训练过程中会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学业压力等。这些问题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运动表现和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康复理论课程对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康复理论课程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康复理论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心理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此外,康复理论课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1康复理论课程概述

1.1 心理健康知识。康复理论课程会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方法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2 心理调适技巧。康复理论课程会教授学生一些心理调适技巧,如放松训练、冥想、正念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

1.3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康复理论课程还会介绍一些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疾病,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 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1 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2.1.1 心理素质较好。体育专业学生在长期的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形成了较强的心理素质。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2.1.2 情绪波动较大。由于体育专业学生训练强度大,比赛压力大,导致他们在情绪上容易出现波动。如遇到挫折、失败或过度疲劳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1.3 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由于长期专注于训练和比赛,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在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方面,有时会显得不够主动,影响人际关系。

2.1.4 心理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体育专业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他们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2.2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2.2.1 训练与比赛压力。体育专业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2.2.2 学业压力。体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承担训练和比赛任务,还要兼顾学业。学业压力过大,导致心理负担加重,影响心理健康。

2.2.3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人际关系紧张则导致心理问题。

3 康复理论课程对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康复理论课程对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1.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康复理论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心理因素在运动表现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3.1.2 学习心理调适方法。康复理论课程通常会教授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思考、心理暗示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好地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1.3 增强心理韧性。康复理论课程中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韧性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训练和比赛中的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1.4 改善人际关系。康复理论课程通常会涉及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这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与队友、教练和康复师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3.2  康复理论课程对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3.2.1 过度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导致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康复理论课程中,心理健康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过度强调导致学生忽视身体技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和提升,从而影响整体运动表现。

3.2.2 心理调适方法无法适用于所有学生。康复理论课程中教授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有些学生对这些方法不感兴趣或难以实施,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3.2.3 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不足。虽然康复理论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无法有效应对,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3.2.4 心理韧性培养的难度较大。康复理论课程中涉及心理韧性的培养,但这种培养过程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努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培养心理韧性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4 对康复理论课程的改进建议

4.1 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心理调适方法和心理韧性培养之外,还应引入更多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符合的内容,如正念冥想、情绪智力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4.2 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小组讨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3 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

4.4 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关注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例如,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4.5 应加强与体育专业技能教育的结合。康复理论课程应与体育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将心理调适方法融入到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帮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

结语: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共同努力,为体育专业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静远,王国祥.基于功能视角的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纾解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3,40(05):564-574.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23.05.006.

[2]姜静远,王国祥.基于功能视角的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纾解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3,40(05):564-574.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23.05.006.

[3]杨桃,王国祥,邱卓英,等.基于ICF的社区体育活动服务架构与指导方法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1):124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