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探讨

潘沁艳

忻州市第一中学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 要]培养高中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落实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科学思维培养融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科学思维;提问能力;提问策略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也是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将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和改进。

一、提出问题的能力与科学思维的关系

提出问题的过程, 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它必须和科学发现本身所提供的知识产生某种联系, 并对现有的知识提出质疑【1】。中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指出科学思维是形成生命观念的重要途径,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指逻辑思维,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批判性思维,是形成概念、建构模型的重要思维2。提出问题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构建问题、表述问题和确定问题。三个阶段依次涉及分析、概括、推理、想象、分类、归纳和评价等思维过程[3]。学生问题的提出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情景的矛盾冲突,而冲突的产生以及筛选有意义的问题都依赖于科学思维的方法。提出问题能力要依赖于批判、质疑、创造性提出观点和问题的品质,这与科学思维的要求是相符的。所以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提出问题的能力划分阶段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划分为陈述性问题、程序性问题。陈述性问题是对新学知识产生的简单层次的问题,如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的预习中提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中的“有机体”如何理解?生物是如何分类的?多为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问题的基础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已经形成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怎么办”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筛选或修改可以转化成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在课堂教学中遗传试题的讲解中在利用三体判定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后,同学们在课堂上生成一个新问题,可否利用单体来探究突变基因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肯定生成的新问题,并作为一个新的探究性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从而深化突变基因位置判定问题。该问题的提出就是学生在与已有知识产生联系之后提出的程序性问题。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提出陈述性问题向程序性问题转变。

三、培养学生提出问能力的策略

首先对学生进行问题种类及提问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预习、课堂、课后巩固等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发问。

(1)预习阶段学生容易提出陈述性问题,可通过预习培养学生从陈述性问题向程序性问题转化。在预习阶段及时记录自己的问题,讨论阶段汇总问题。教师汇总全班的问题并进行筛选、分类,并在课堂上展示。例如预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节,经整理各小组的问题反馈如下: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如何发生的?②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会一直持续吗?如何停止?③神经纤维上的电流和电线里的电流一样吗?教师首先表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小组,并对问题进行点评,一方面起到鼓励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提问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其中①②紧扣本节的核心内容提问,涉及兴奋传导的机制,但也可引导学生思考,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和停止是基于神经元的结构,那么问题①②是否可呈现为神经元具备怎样的结构或机理才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③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问题,小组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和本节知识进行比较,提出一个可以引发探究欲望的问题,值得同学们学习。教师可以用该问题作为课堂情境的导入,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2)在课堂上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充分利用科学史等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提出问题。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给定一个情境让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有学者提出了促进学生问题提出的主动学习框架。在教师示例模型的引导下,学生定位示例并解决问题,然后基于示例模型提出相似的问题,并与同学协作交流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是一个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真实问题情境并进行问题串的设计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提问的方向、思路,再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可以通过改变题干中的信息或在原有情境之下尝试提出新的问题。教师问题串的设计具有启发、引领学生提问的作用,所以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要紧扣本节的内容;要注重问题之间的连贯性,问题串是围绕某个主题而形成的整体,可以由浅入深;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不仅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要对学生提问的方法、角度有所启发。

人教版教材上的插图精美、科学,课堂上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有利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甚至在课堂上能生成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脑结构图,并由学生提出问题,如怎么解释各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大小比例不相符?医生采血时,没有发生缩手反射,与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什么关系,可能的调节途径是什么?教师再结合课本的问题思考,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本部分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史是对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方法、科学研究精神的概述,是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良好素材。让学生面临同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能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不适合课堂探究的问题,但此时教师也不能直接忽略,而要在讨论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调整后探究解决。课堂上的这种师生的交流、生生的讨论交流,可以创造开放的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勇敢发问,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在课后巩固阶段,通过深入挖掘错题进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练习一方面便于把新知与原有知识体系构建更稳固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错题的反思、整理,对新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错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错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换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如在遗传部分的练习中,对基因位置的判定题型掌握欠缺,题目中要探究导入一个抗虫基因后,结合题中材料设计方案判定导入基因的位置,教师带领学生解决完该题目后,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变式。有些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抗虫基因导入可以不止一个吧?如果导入的是两个抗虫基因,这两个抗虫基因的位置如何进行判定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接下来教师和学生共同拟订探究情境,小组合作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开拓了思路,而且将课堂的氛围推向高潮,同学们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四、结语:

科学素养的落地需要一线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其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以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策略除了文中所描述的,教材上的思维训练、探究实验、以及生活中情境的转化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素材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志刚.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 生物学教学, 2003, (01): 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邓秋露, 杨绘绘, 游子欣, 胡薇. 用问题情境设置进行“提出问题”的思维训练[J]. 生物学教学, 2019, 44 (01): 33-34.

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规划课题“基于科学思维生物云备课系统研制”(GH-22025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