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严智敏

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校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高效学习模式不再是片面模仿,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观念,借助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主要还是需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策略

 抽象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其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必经之路,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由浅至深、逐渐延展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让学生在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科能力。

一、提升“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抽象思维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多项能力,因此,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由于小学生的成长阶段较为特殊,容易掌握事物的具体属性,如外观、色彩等等,但对某些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行抽象概括时会受到较大阻碍,如因果关系、空间关系等等。而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会对时空状态、数量关系等抽象内容进行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事物的主要成分提取出来,从而抓住事物本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渗透抽象思维的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思维的变通性,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从而大大加快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速度。

 (二)抽象思维有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旨在将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舍去,从数量之间的关系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抽取出数学相关概念,将一般规律与结构从具体的事物中提取出来,并用数学符号予以表达。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从形态各异的现实世界中抽取共同属相时,就已经得到从多种对象属性中提取本质属性的一系列知觉和思维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特殊事物中总结出结论、抽象出数学概念,是落实“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二、提升“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内容

 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因果关系、空间概念、数学基本概念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具体运算能力,但仍在解决问题时受到一定局限,无法脱离真实情境,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能力,综合教材,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小学生目前的思维水平。

  比如,教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关内容时,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及时吸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数位对齐方式难以掌握。教师就可通过“以旧引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逐步进入新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中,可通过多媒体随机为学生播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知识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练习题的运算方法和基本规律。最后,教师以学生的结论为线索展开课堂主要内容的剖析。通过学生从已知内容推向未知内容的方法,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新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学方法会对课堂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采取相应模具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前,教师将4根木条首尾相连制作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形状,并保持木条活动。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正方形或长方形相关内容后,让某一学生推动模具,使正方形或长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种图形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阐述相关结论,最后,教师由学生的结论指导学生用纸条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与学生共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较大提升。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或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搭建起桥梁,从而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切实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因此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就需要将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素材用来充实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数学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以教学“时、分、秒”为例。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可在课前将时间变化引起昼夜更替的视频整理、剪辑成PPT课件,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观看完相关视频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如何了解时间变化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探索的结果引出钟表以及钟表的使用方法。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计算出一家人吃饭所花的时间,并将最后探究的结果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与其余同学进行探讨。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的方法,能够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并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一般规律,最终使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逐步形成。

三、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数学抽象思维

(一)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产物,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培养数学素养,其中关于小学阶段的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作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技术,利用精彩的课件还原教材知识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采用这一方式时需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即计算机技术占用时间与实际授课所占用的时间之比,不可过于依赖多媒体,还应融入对教材的思考,避免本末倒置。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教材与课件之间的联系程度,不必完全复述教材,可适当进行拓展,若完全相同则会使人厌倦,以免造成视觉疲劳。

以小学数学关于“圆的认识”为例,为了确保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常见的圆形物体,如圆形吊灯、圆形眼镜等,从而引出圆的概念。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中的应用意识和空间意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引导,展示色彩各异的摩天轮或各种场所,如罗马斗兽场、广州铜钱大厦、哥特式教堂等。如此一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进一步了解圆的概念和特点,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二)巧用微课,线上线下双重思维引导

目前,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进行更完善的教学,并获得了较多的教学成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如声音、动画、特效等形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立体、形象的数学学习空间。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本就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具体的形象,凭借它学生可以灵活地学习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知识的灵活、具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例如,对于小学数学中的分数知识,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形式表现日常生活场景可能出现的分数,如怎么切水果可以平均分配等,这都是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另外,小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很高,以动画为主的教学形式会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知识的难度逐渐递增,慢慢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多媒体技术还对教师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和减轻工作强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没有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师需要利用粉笔、黑板进行教学,浪费课堂珍贵的教学时间,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而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省去繁杂的教学程序,在丰富教学体系的同时,为教师讲解留出充足的时间,进一步优化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资源。

思维导图是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普遍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思维导图注重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结合关系,采用思维框架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记忆链,由点及面地回忆数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会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于教材的总复习阶段,通常是对整本教材知识的回忆与概括。但实际上,为了确保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材的编订普遍采用分布式、渐进式模式,如一年级学习“20以内加减法”,二年级学习“100以内加减法”,三年级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基于此,在采用思维导图时不仅要注重本册书中知识点的总结,还应以某一知识点进行拓展,构建完善的体系,从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记忆,养成自主回忆、构建结构的学习习惯。微课是现阶段十分常见的授课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导入和课后复习,根据备课内容优先划分出具体流程,并录制微课让学生在回家后自主预习,亦可将其作为复习资料。如此一来能极大程度地降低课堂时间成本,通过录制微课来讲解一些重难点问题,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引导,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参考正规网站的微课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规划,取其精华充实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应当注重加强教师培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