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中危急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急诊科护理中危急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邹育珍

赣州市人民医院 341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护理中危急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包括快速评估、监测关键生命指标、及时干预等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危急重症发生率、转归情况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危急重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2±1.3,对照组为7.8±2.0,P<0.05),观察组患者转归情况良好,住院时间缩短。观察组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在改善患者转归和降低危急重症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结论:急诊科护理中采用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危急重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策略有望成为急诊科护理的重要实践指南,为临床带来积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危急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干预策略

引言

在急诊科的日常工作中,危急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危急重症患者可能因为病情急剧恶化,需要紧急的医疗干预和监护,而这些患者往往处于生命垂危的状态。因此,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对危急重症患者早期进行识别和干预的能力,以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急诊科护理人员提供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急重症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观察组中,平均年龄为43.6岁,标准差为9.8岁;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45.2岁,标准差为10.5岁。选取的患者主要病症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心肌梗塞、中风、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急性危重疾病。患者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干预和密切监测。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包括快速评估、监测关键生命指标、及时干预等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在急诊科护理中,早期识别与干预危急重症患者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这包括密切关注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以及监测可能出现的其他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2)早期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这涉及到对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3)注重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危急重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这包括对常见危急重症的识别与处理方法的培训,以及针对急救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以确保医护人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4)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危急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氧疗、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风险。(5)团队合作。在急诊科护理中,医护人员之间需要实现高效的团队合作,共同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危急重症发生率、转归情况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

2结果

观察组的危急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为5.2±1.3,对照组为7.8±2.0,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归情况良好,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观察组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在改善患者转归和降低危急重症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危急重症发生率、良好转归比例、平均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

危急重症发生率

良好转归患者比例

平均住院时间(天)

观察组

60

15%

90%

5.2±1.3

对照组

60

32%

70%

7.8±2.0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为繁忙和关键的部门之一,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在急诊科护理中,护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迅速决策的能力。危急重症患者的分类是医学上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一般而言,危急重症患者可分为生命体征不稳定型和器官功能受损型两大类。生命体征不稳定型的危急重症患者通常表现出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异常等症状,属于体液循环、呼吸循环或心血管循环方面的紧急情况。这类患者可能处于休克、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状态,需要迅速的抢救和治疗。器官功能受损型的危急重症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例如肺功能受损、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等。这类患者常常需要经过严密的监测和综合性的治疗,以恢复受损的器官功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急重症患者,医疗团队需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抢救和治疗方案。无论是生命体征不稳定型还是器官功能受损型的患者,都需要密切的监护和关怀,以期尽快稳定患者病情,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生命和健康。因此,准确分类危急重症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疗和持续监测是重症医学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中危急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护士们应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应急能力,保持沟通协作,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通过及时识别、迅速干预和综合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实现更好的护理效果和治疗成果。

参考文献

[1]潘宏肖,黄雪梅,邱丽君.循证护理实践程序在急诊科妇产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25):95-97.

[2]韩雪玲,蔡露良,李莉,等.儿科急诊危急重症患儿的无间隙护理模式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5):102-105.

[3]王龙娇,屈小静.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7):240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