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刘玉霞

吉林省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摘  要】核心素养是儿童所应具备的适应未来生活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本研究通过对学前阶段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创设良好的建构环境,关注幼儿建构行为与表现;根据幼儿游戏的特点,促进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多元表达;重视幼儿的过程经验习得,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幼儿   建构   核心素养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是核心素养在幼儿阶段全面而具体的表现。在幼儿园我们以《指南》为依据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在五大领域教学中落实,但绝对不是各领域素养的简单叠加。它包含幼儿对美审美情趣、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健全人格的全面培养,因此,在“核心素养”课程实施,更强调课程的整合理念,从幼儿实际出发,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强调在各类活动和一日生活的中渗透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以“幼儿核心素养”是3-6岁幼儿在幼儿园教育阶段需要具备并逐步养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创设良好的建构环境,关注幼儿建构行为与表现

幼儿心中的建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必然要建立一个能支持他们自主游戏、自主创造的环境在丰富、宽松的环境中想做、能做、放手去做,与幼儿的互动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交往习惯。

(一)创设幼儿想做的建构环境

《纲要》中明确的指出: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能为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的机会,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给孩子提供多样的建构材料,并让孩子成为收集材料的小主人,家中废旧的纸箱纸筒纸杯……都成为建构区里孩子们的新朋友。

(二)创设幼儿能做的建构环境

幼儿在了解各种建构材料的性质后,在操作摆弄中感知空间方位关系,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促进幼儿感知觉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发展幼儿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在游戏中儿童表达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理解、想象和情绪体验,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在造型中,感知平衡、对称、颜色搭配等美学方面的知识,不仅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创设幼儿敢做的建构环境。

在搭建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地去聆听并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给予幼儿积极的回答和正确的引导,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建构水平不一的孩子。孩子在这种良好的环境里,孩子们更加自信,建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建构过程,更加促进幼儿自主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根据幼儿游戏的特点,促进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多元表达

(一)在建构区域活动中学习

教师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交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方式,来确定集中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通过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的活动,达到积极主动、卓有效率的学习效果,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核心素养基础。

1、在建构表述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经验,提高孩子思维力和语言表达力。

2.在建构操作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创新意识。幼儿学习连接、延长、围合、加宽、垒高等主要构造技能,很好的锻炼手部的力量和手指做精细动作。

3.在建构图纸设计中发展幼儿规划设计能力

在搭建前学习商讨、分工,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有了商讨设计为依托,幼儿的兴趣往往会更加浓厚,目的也就更加清晰、明确。
    4.将建构活动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之中

幼儿的建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中,要更加强调整合的课程理念,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各领域的整合教育,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思绪尽情地飘扬,语言连贯讲述,不仅提高孩子对建构主题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也是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三、重视幼儿的过程经验习得,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建构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他们提出各种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肯定孩子们乐于思考、动脑、探究的精神,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他们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想办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建构过程中孩子创造轻松的环境,设计各类主题建构情景大胆表现,孩子在各种游戏中逐步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发展了学习品质能力,也渗透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核心素养,实践中,更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真实的感受。他们不仅在玩中学,同时也收获快乐、走进科学、享受艺术、融入社会。幼儿在参与活动时会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与质疑、新旧知识结合、迁移与应用、理解与运用,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综合核心素养。

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合作。不是只有轰轰烈烈的大活动、大主题才能发展核心素养,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天生活中的小事情,心怀核心素养的明确目标,就能做出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2] 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28.

[3]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4] 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5] 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89-102.

[6] 黄四林,左璜,莫雷,刘霞,辛涛,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6):8-14.

[7] 纪秀君.实施《指南》就是落实“核心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6-1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