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平与效率在实现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8
/ 3

论公平与效率在实现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意义

管春燕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法学与社会治理教研部 710061

摘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是法的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理论价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在公平与正义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率增进收入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陕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陕西省特色从细节入手利用发挥基层社区组织解决纠纷群众化的优势充分落实“枫桥经验”,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陕西省可以综合运用多项政策法规为各类经营主体获取收益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陕西省可以应充分利用国家为西部大开发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本省经济发展效率,最终实现陕西经济水平快速增长。

关键词: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依法治国建设  纠纷解决 共同富裕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这段话强调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促进政治制度建设、深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提升法治文明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中都需要强调公平与效率在我国依法治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当下,陕西省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均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必须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二十大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在教育、历史文化、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位等多方面的优势,明确制约陕西省发展的劣势,做到取长补短,最终实现陕西省综合实力水平的提高。在实现陕西省综合实力提高的目标过程中,其中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就是要通过实现公平促进整体效率的提高,实现全方位法治化。

一、公平与效率是法的根本价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法的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公平、正义、效率、秩序、自由等,无论哪一项都和获取利益相关。其中,公平与效率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效率强调产品的投入和获取收益的比例关系,成本低收益高就意味着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但是效率的提高必须有最基本的底线,那就是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的全过程,公平强调的是在整个生产经营包括最终获取收益过程中要实现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公平并不是绝对的平等。在法律上,公平作为法的价值更高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平等、正义等的追求,这些内容体现在法治的每一个细节。平等、正义强调的是法治中公平价值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应该是一种追求,还应该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的各项具体活动中才能体现出实践性进而实现价值。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强调公平与效率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对依法治国建设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依法治国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充分发挥公平与效率的作用是一个有机环节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二、以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以党的精神为指导

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基础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只有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实现对市场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论升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合并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飞跃,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迈向新阶段指明了发展方向,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得到进一步扩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切都由市场决定的自由经济,而是强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促进经济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要继续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和保护各方面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可以看出,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是落实中国式现代化于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在法治环境下对新兴经济促进和鼓励的重要作用,例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等等。要求通过综合建立各项高质量的政策法规,充分监督市场主体遵守产品质量、依法惩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实现保护消费者权益等等为各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通过创造公平、正义的经营环境提高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陕西经济水平提高。这体现出陕西经济发展本质上要求确定党的领导和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有机结合,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理论的优越性实现陕西省经济水平得到高质量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陕讲话强调我们的工作要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发展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进更高水平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充分发挥延安精神起到的指引作用。

陕西应全面把握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各方面的具体政策强调落实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在合同内容中确立各项基本保险内容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通过设立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农民工就业保障,通过劳动仲裁机构以及司法机关等多种手段力争充分发挥多方力量,落实“枫桥经验”实现积极化解劳动纠纷,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全方位保护农民工获得合法收入,保护农民工各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只有公平公正的对待农民工各项权利并保证实现收入最大化才能确保农民工安心完成工作任务,最终保质保量完成每一个项目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扩大经济收益。

在基层各个社区组织应充分利用自身工作优势,采取多种手段解决居民生活中各类细节问题,一方面,社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不定期提供免费理发服务,邀请文艺团体为居民开展戏剧演出,为居民播放露天电影等等多种形式丰富居民日常生活,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内邻里之间发生的纠纷绝大多数都属于日常生活的普通矛盾,基层社区组织的工作职能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各方面,首先,在社区通过设立司法所使居民之间的冲突纠纷及时化解。社区内居民之间发生的纠纷往往涉及的都是家长里短的争议,只有通过人性化的处理才更有说服力,直至最终仍然无法解决的纠纷走上司法程序,这就使“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其次,社区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居民座谈、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向群众开展普法教育,结合社会热点例如各种类型的诈骗手段对居民开展警示教育等等综合多种手段实现社区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

陕西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学科优势、利用律师以及司法机关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例如结合当下热点到中小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这样既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能增强社会安定性。

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是本省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中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陕西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国家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③陕西省在2013年开行首趟国际货运班列“中欧班列长安号” 。“中欧班列长安号”是陕西、西安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的重要实践,现在已基本覆盖中亚、中东和欧洲等主要货源地,成为陕西、西安对外开放的标志之一。伴随对外经济的繁荣、国际贸易交往的增多,各种纠纷也不断出现并呈多样化发展。陕西省及时跟进,充分利用本省高等教育体系中例如国际贸易法规、民法、商法诉讼法等相关专业特长,以及依托专业优势培育出的丰富专业人力资源提高解决相关纠纷的专业性,同时全方位完善各类法律机构实现高效率解决各类相关经济纠纷。当下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业务调整范围已建立了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国家级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设立有“三个中心”:中国—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目前,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已有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西安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陕西自贸区仲裁院、“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通过设置这些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境内外相关国家的法律资源,在遇到经济纠纷时可以及时实现不同国家法律内容的对接和运用实现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利用能熟练运用国际法律法规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优秀专业人才实现纠纷解决过程的规范性和公平性更好地保护我国作为贸易交往主体的合法权利。在纠纷解决机构的设置上,形成调整范围明确的专业司法机构、调解、仲裁以及相关法律服务机构,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确立多元化解决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将各类纠纷以大化小,提高贸易交往水平、通过经济往来的增多不仅使各个经济主体获取更高经济收益也可以借此增强各国友谊。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是法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法律文化中强调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归根结底是按规律办事的表现。公平与效率在实现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意义。理论最终要服务实践并充分发挥其价值。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陕西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陕讲话精神,利用国家给以陕西发展提供的多项优惠政策结合本省优势,通过制定并落实各项政策在具体经济活动中实现公平正义提高经济效率,为促进各个市场主体获取更多利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陕西经济全面发展。

【注释】

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

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29页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21期

作者:管春燕,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法学与社会治理教研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