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关于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探究

高丽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第六小学  陕西 商洛726300

摘要:劳动是锻炼个体社会实践技能,磨练个体意志和心理的重要基础,其自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实践价值和教育价值,在素质化教育中的应用也十分必要。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宏观视角,立足于劳动教育这一基本点,分析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旨在帮助教师实现素质化教育的基本目标,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劳动教育    劳动的意义     探究做法

背景描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动脑训练的很多,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手脑结合、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的课程却不多、也不被重视。然而,以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人类手脑协调的发展必须从小(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计划、有目的的去逐步培养和训练,如果错过了儿童少年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以后培养训练就将“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人脑功能的开发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形成。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是从小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有利于开发人脑功能,最终可有效提高全民族技术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所以,在学校实际教学中应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

探究做法:

一、劳动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韭菜与小麦不分”、“不识稼穑”的现象,在孩子们中间越来越普遍,不仅城市,农村亦然。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长们处处代劳,甚至代背书包,不给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学校只重视考试成绩,必然会轻视未纳入考核体系的劳动教育,从而导致校园劳动教育的缺失。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不仅不会劳动、不爱劳动,劳动中怕苦怕累,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不知道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意识淡薄,追求安逸享乐,不尊重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轻视和鄙夷体力劳动者等。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育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劳动观与“三观”紧密相连,是“三观”重要内容。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劳动的艰苦锻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怕苦怕累,难以坚持,参加工作以后,仍怕苦怕累,不敢担当,不敢开拓进取。因此,忽视劳动教育的教训是深刻的。

《尚书·天逸篇》说:“不知稼穑之艰辛,乃逸乃谚。”意思是没有体验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滋味,人就会变得放纵、荒唐。奢靡是一种罪过,简朴是一种美德。教育孩子远离奢靡,勤劳朴素,是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目标的“四育”提升到“五育”,把“劳育”作为五大目标之一,构建德智体美劳的大目标,非常必要和及时,意义十分重大。让学生参加适当劳动,有助于改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恶习,使他们认识到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观点,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学校劳动教育的几点做法

1、要解决观念问题。不管未来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劳动,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劳动自觉,目的就在于要尊重劳动、体验劳动光荣。这种尊重一定是要尊重劳动的成果,劳动成果是人劳动付出的心血的凝结,比如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是对保洁人员劳动成果的尊重,不浪费粮食、食品,是对农民、生产者劳动成果的尊重等。

2、要推动常态管理。劳动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应与各学科紧密结合,与学校各项活动有机结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劳动机会,创造充足的劳动条件,如校园卫生打扫、志愿者服务体验活动、清理小广告、孝亲敬老活动月、学雷锋活动月等。在安排劳动任务的同时,学校还要将其纳入班级常规管理,与文明班评选等活动相结合。

3、要组织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可开展关于劳动教育的比赛,寓教于乐,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落实了劳动教育。

4、要建设劳动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设劳动基地,或与学校周边的农场等合作,或在校园内开设种植园等。建设劳动基地,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参加劳动,提高劳动技能,增长劳动兴趣。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锻炼意志、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劳动的光荣伟大,学习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对健康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5、要完善评价机制。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通过考核评价,全面提高学校的劳动教育水平。

劳动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人格的完善,所以也具有实践的合理性。本文通过课堂资源的整合,榜样作用的发挥,劳动内容的拓展,评价机制的完善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优化方法,结合了素质化教育的基本方针,并且也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限制,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必然会与课堂的发展实现高度的结合,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