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浅谈对智力障碍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策略

姓名:蒋黎黎

单位:云霄特殊教育学校邮编:363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界越来越重视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学。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更好的生活,提高劳动技能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劳动技能训练,本文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促进智力障碍学生的行为养成和兴趣激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社会融入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关键词:智力障碍;劳动技能训练;方法研究

智力障碍学生因受认知能力受限而难以独立生活与适应社会环境,从而职业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能显著提升他们的生存品质。教师需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这类学生的必要性,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智力障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并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力。

一、以适应社会为前提,促学生行为养成

在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展劳动能力培养时,最关键的目地是培育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良性行为模式。通过确立标准的劳作行为和交际礼节规范,教师能够辅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融入社会氛围。例如在创设的交往情境演练中,引导他们学习基本交际礼貌,例如见面问候或告别时的礼节,以此来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进一步,通过实施正面的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培养正面的行动模式。采取组织奖赏、表扬制度等方法,激励学生在从事劳动任务时能够保持积极进取、拼搏不息的风貌。例如学生一旦圆满完成某项工作,应立刻予以认可与奖赏,令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与自信心。

采用这些战略与技巧,能助力智力障碍儿童在从事体力劳动技能的培训期间,不止在手工操作能力上有所增长,亦能在融入社交环境、养成优良习惯的层面获得正面的进展。

二、以简单生活技能为切入点,促学生兴趣激发

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生活技巧如个人日常打理和基本家庭事务出发,策划趣味盎然的锻炼项目,旨在让学生们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对劳作能力抱有积极的看法,并点燃他们对此类技能的热情,通过对这些日常技能的培训,逐步塑造学生对劳动的正面情感。

例如在教学活动里,教师能以学生所熟知且基础的日常技巧,比如清洁双手、使用牙刷等作为起点。教师借助实际演示清洁手部的规范流程,以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进行示范,促使学生进行观察和模拟,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学会正确清洁双手的技巧。紧接着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性的游戏,例如唱洗手歌、讲洗手的小趣闻,令教学过程趣味横生且富有吸引力。

着手于基本的日常生活技巧,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际用途,同时也能在他们内心深处激起对工作技能的兴趣。采用充满活力且富有趣味的授课手段,能显著增进学生在劳动技巧学习上的参与感,让他们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必备的生活技能。

三、以教师示范为主导,促活动形式多样

在劳动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扮演了重要的模范角色,他们采用形象生动的现场展示和口头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辅导学生领会和精通各项技巧。课程中融入了多种教学手法,包括小组协作和游戏化学习等,这些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积极参与训练,进而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传授如何进行地面清扫这项基本的日常技巧时,教师能够借助肢体动作和简明扼要的语言阐释清扫的标准流程,并以缓慢的步调分解演示各个环节,以供学生们目睹并跟随。紧接着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富有趣味性的动漫或短片,增强学生对于扫地步骤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可以策划一次团体竞赛,鼓励学生们在竞技中依照示范执行清扫任务,从而点燃他们的竞争意识与求知欲。

教师的示范不单带来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还透过各种多彩的活动,赋予课堂乐趣与相互作用。通过融合竞赛因素,让同学们在愉悦的环境下更主动地加入,此外还强化了他们对于清扫本领的印象。

四、以教学分解为突破口,促学习兴趣提升

将复杂的劳动技能拆分为若干简单的环节,并循序渐进地辅助学生掌握。透过合理安排难度递增的分阶段训练,可以增进学生对技能掌握的自信,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以教给智力障碍学生独立洗脸为例,教师可将洗脸过程划分成多个基础环节,诸如湿润脸部、涂上洗面产品、轻柔打圈按摩、用清水洗净等。老师应首先亲身示范每个环节,随后带领学生一步步地仿照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每个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图画或教学卡片,强调各环节的要点。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分解式教学方法,学生会渐渐学会自己独立完成洗脸,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将教学内容拆分讲解,学生能以更加轻松的方式领会并掌握各环节,避免了因学习任务繁重过度而引起的学习障碍。这一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更顺畅地融入各项技能的学习,也为他们奠定了掌握学习技巧的基础。

五、以师生关系为保障,促和谐课堂氛围形成

构建积极健康的师生互动,导师对学生充满关怀与激励,在学业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开放自由的环境里更加出色地完成劳动技能的培养。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只在意学生掌握课程的程度,更重视与他们的互动交流。通过聆听学生的观点及建言,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体会到受到尊重与关注。教师应定时与学生面谈,了解他们在学习旅程中的体验与感受,透过正面的激励与反馈,建立坚实的师生信赖关系。

在劳动技能培养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亦为他们营建了一个充满安全感与愉快的求知空间。遇到难题时,学生因为与师长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更倾向于向其寻求援助,这样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率。

六、总结

培育劳技能对智力障碍儿童而言至关重要。这一训练不仅令孩子们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出正直健全的行动模式,还将基础的日常生活能力作为训练的起点,点燃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教师的亲身示范与多元化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并熟练技能,同时教学内容的分步引导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师与学生间关系配合融洽的教室环境,为技能训练提供了坚实保障。针对这些策略,教师需妥善应用以助力智力受阻的孩子们提高工作技艺,促进他们更优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小能王彤梅.智力障碍学生厨房劳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 27(2):16-21.

[2] 吴军.智力障碍学生职业认知教育"三段式"教学策略[J].教育界, 2023(15):128-130.

[3] 曹丽花,杨太梅,马金晶.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智力障碍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23(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