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温度胁迫对细鳞裂腹鱼鱼苗成活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急性温度胁迫对细鳞裂腹鱼鱼苗成活率的影响

曾焱

(四川二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分公司  617100)

摘要:细鳞裂腹鱼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成活率问题一直是水产养殖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细鳞裂腹鱼鱼苗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其养殖效益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计不同温度差的对比实验,收集并分析了细鳞裂腹鱼鱼苗在急性温度胁迫下的成活率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水体温度的急剧变化是导致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当水体温度差超过7℃或转入水体的温度超过27℃时,鱼苗在两天内出现死亡现象。

关键词:细鳞裂腹鱼;急性温度胁迫;成活率

引言

细鳞裂腹鱼作为一种珍贵的冷水性鱼类,不仅在生态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水产养殖业中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成活率问题一直是限制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鱼苗阶段,细鳞裂腹鱼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其中急性温度胁迫是导致鱼苗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急性温度胁迫对细鳞裂腹鱼鱼苗成活率的影响,对于优化繁育技术、提高成活率、促进该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与实验材料

1.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设计遵循科学性、重复性和可比性原则。科学性体现在实验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精确性以及对鱼苗反应的细致观察;重复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多次实验减少偶然误差;可比性则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结果具有说服力。

2.实验材料选择

实验材料包括健康无病害的细鳞裂腹鱼鱼苗,以及恒温培养箱、增氧机、水银温度计等实验设备。鱼苗来源于攀枝花分公司室外120㎡2号池,选取体格均匀、活动力强的鱼苗作为实验对象。

(二)实验方案与操作流程

1.温度胁迫实验设计

实验中设置五个不同温度的水体环境,分别为20℃、27℃、29℃、31℃、33℃,以模拟不同温度胁迫条件。每个温度点放入30尾暂养后的鱼苗,进行急性温度胁迫实验。

2.鱼苗暂养与转移

鱼苗在实验前先在20℃的水体中暂养3天,以适应实验环境。暂养期间不投喂,以减少因食物引起的水质变化。随后,鱼苗被分别转移至预设的不同温度水体中进行实验。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1.数据收集方法

实验过程中,记录鱼苗在不同时间点的死亡数量,包括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的数据。同时,监测并记录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和pH值,以评估水质状况。

2.数据分析技术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时间点的成活率进行总结;其次,运用方差分析(ANOVA)检验不同温度胁迫对成活率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温度变化值与成活率之间的数学模型。

二、实验结果

(一)实验温度设置与鱼苗暂养状态

实验中,恒温培养箱被设定为20℃、27℃、29℃、31℃、33℃五个不同的温度点,以模拟自然水体中的急性温度变化。鱼苗在实验前在20℃水体中暂养3天,此阶段未投喂,目的是让鱼苗适应实验环境并减少因食物引起的水质变化。暂养期间,鱼苗的活动性和健康状况被密切监测,确保其适合后续实验。

(二)急性温度胁迫下的成活率变化

在急性温度胁迫实验中,鱼苗从20℃水体转移至不同温度水体后的成活率变化被详细记录。结果显示,在27℃及以下的水体中,鱼苗的成活率未见显著下降;而当水体温度升至29℃及以上时,鱼苗成活率出现急剧下降,尤其在33℃水体中,鱼苗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表明,细鳞裂腹鱼鱼苗对温度的急剧升高极为敏感。

(三)成活率与温度变化值的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建立了鱼苗成活率与温度变化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成活率与温度变化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具体而言,当水体温度变化值超过7℃时,鱼苗成活率显著下降;当水体温度超过27℃时,鱼苗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急剧上升。这一发现为细鳞裂腹鱼鱼苗的养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

三、讨论

(一)急性温度胁迫对细鳞裂腹鱼鱼苗的影响机制

急性温度胁迫下,细鳞裂腹鱼鱼苗的生理机能受到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代谢率的改变和应激反应的增强。实验中观察到,当水体温度急剧上升至29℃以上时,鱼苗的成活率急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高温导致的氧气溶解度降低,以及鱼体代谢过速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此外,高温还可能引起鱼体酶活性的改变,进而影响鱼苗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这些生理变化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鱼苗的大规模死亡。

(二)实验结果的生态学与养殖学意义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细鳞裂腹鱼鱼苗对温度的敏感性提示我们在进行增殖放流等生态恢复活动时,需要严格控制水体温度,避免因温度胁迫导致的鱼苗死亡。在养殖学方面,实验结果强调了在鱼苗转塘、分塘等操作过程中,控制水体温度变化幅度的重要性。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减少温度波动,可以有效提高鱼苗的成活率,进而提升养殖效益。

(三)实验结果与现有研究的比较

本实验结果与现有文献中的部分研究相一致,即温度胁迫是影响鱼类成活率的重要因素。然而,本研究在温度胁迫的具体阈值和对细鳞裂腹鱼鱼苗成活率影响的定量分析方面做出了更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建立温度变化值与成活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本研究为细鳞裂腹鱼鱼苗的养殖管理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技术参数。

四、实验材料与方法细节

(一)实验设备与材料清单

实验所需主要设备与材料包括恒温培养箱、小型增氧机、水银温度计、防逃网、室外鱼池、120㎡2号池的细鳞裂腹鱼鱼苗等。恒温培养箱用于精确控制实验水体的温度,小型增氧机确保水体中的溶氧量满足鱼苗生存需求。水银温度计用于校准恒温培养箱的温度读数,确保实验温度的准确性。防逃网的设置旨在防止鱼苗因应激反应跳出水体,从而减少意外死亡。室外鱼池和2号池提供实验所需的健康鱼苗。

(二)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1.实验准备:对恒温培养箱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污染。设置培养箱内的温度分别为20℃、27℃、29℃、31℃、33℃,并利用增氧机对各水体进行增氧,以保证充足的溶氧量。

2.鱼苗暂养:从室外120㎡2号池捞取细鳞裂腹鱼鱼苗200尾,放入20℃恒温培养箱中暂养3天。暂养期间,持续使用增氧机增氧,但不进行投喂,以减少水质污染。

3.鱼苗转移:暂养结束后,将鱼苗平均分配到五个不同温度的水体中,每个水体30尾,进行急性温度胁迫实验。

4.观察与记录:在鱼苗转移后,分别在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时间点对鱼苗进行观察,记录各时间点的死亡数量。

5.数据分析:收集的死亡数量数据用于计算成活率,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温度变化对成活率的影响。

6.成活率与温度变化值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收集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技术,建立成活率与温度变化值之间的数学模型。

结论

急性温度胁迫对细鳞裂腹鱼鱼苗的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水体温度变化值超过7℃或转入水体温度超过27℃时,鱼苗成活率急剧下降。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本研究建立了温度变化值与鱼苗成活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为养殖管理提供了定量化的温度控制参数。此外,实验中采用的创新性措施,如恒温培养箱的温度控制、防逃网的设置以及水银温度计的校准等,均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优化细鳞裂腹鱼鱼苗的养殖操作、提高成活率以及增加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即进一步探索鱼苗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并在更广泛的环境条件下验证所建立模型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志飞,邓育林,徐祎然,左鹏翔,冷云,王畴.不同水体环境中氨氮对细鳞裂腹鱼的急性毒性[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01):81-84.

[2]袁喜,涂志英,韩京成,王学祥,石小涛,刘国勇,黄应平.流速对细鳞裂腹鱼游泳行为及能量消耗影响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02):270-275.

[3]陈礼强.细鳞裂腹鱼生殖生物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曾焱,(1984—),男,大专,四川攀枝花,研究方向:鱼类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