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

杨志华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面对职业教育体系中日益强调的德育为先和技能并举的全新导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加工专业不能置身事外,它应积极投身于以科技创新为载体的育人工程。鉴于其基础课程的独特性,我们需深度发掘那些与专业学习紧密相连的思政内核,将它们巧妙融入课程设计之中,以此打造出一个既科学严谨又富含人文关怀的全方位课程思政融合模式,从而全方位推动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实践。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教育的基石在于培育品德与塑造人才,为了强化专业教育与德育的协同作用,共同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版图,教学策略应聚焦于课程思政的理念,构建一个贯穿全程、立体的教学框架。本研究特别关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旨在深入探究课程思政如何影响教学成效,并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活动,寻求提升课程思政融入的有效途径。

1中职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

中职机械加工教育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基础的机械绘图、机械设计理念探讨、金属材料冷热加工技术,以及设备操作与互换性分析等课程。这些课程作为专业基石,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至关重要。在学生生涯的初期,即一、二学期,他们正处在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成长期,这个阶段对于塑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价值观形成和能力培养常常未能紧密融合。教师在实施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时,面临着将这三个关键要素分离的挑战。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融入专业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并不仅仅追求学术成就,它鼓励学生习得坚韧不拔的劳模精神,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思考方式,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这是一项旨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

2中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现状

当前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特性主要表现在几个关键点上:首先,他们的初始学习基础普遍较弱,且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容易受外部环境的波动所左右。许多学生基础知识匮乏,未能稳固掌握技能,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和自律性。其次,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尚未建立起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这种动力对于长期且深入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学生们常常被手机、社交媒体等诱惑分心,课堂专注度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再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社会环境剧变,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微妙影响。部分学生过于依赖数字化设备,不愿走出舒适区,无论是上课还是假期,都倾向于足不出户,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与现实社会脱节,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因此,教师应当巧妙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

3.1课程实施多元化

在探索教育新路径时,教育者深知装备的力量。教学实践中,巧妙融合信息技术能丰富教学策略,通过智能学习空间、网络互动平台、创新教学工具和移动学习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舞台。在这种交织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框架中,学生得以在探索和思考中深化理解。比如,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你对本土制造有何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搜索信息的过程中,无形中提升了知识理解,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设计沉浸式情境学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中,理解技能的实际应用,并借此机会设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在学生个体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他们如何设定、拆解、执行和评估学习任务,例如,通过PPT展示英国航空公司的发展历程,然后抛出挑战:“为何原本稍大的固定挡风玻璃螺栓减小0.1英寸会导致挡风玻璃破裂?”这促使学生深入剖析质量问题,从而揭示了质量检验、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关键作用。

3.2课程重点难点的突破

在机械加工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巧妙地应对课程的关键挑战和难点。首要挑战在于理解和运用设备的性能特性以及精细的操作技巧。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不仅推进了实践训练的顺利进行,而且是学习过程中的基石。为了克服这些难点,教师需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并使之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强化,教师引入了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包括立体化的考核和个性化的评价。这种考核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提升。比如,学生们被引导去探究夹具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创新方法,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特性和兴趣,承担不同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记录数据,不仅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还培养了对精准和务实态度的尊重,进一步营造了一种注重质量的专业精神氛围。

3.3建设网络思政元素库

在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领域中,我们注意到仅有约半数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成功实现了这一融合,尽管他们部分尝试了全面的教学策略。然而,大部分非专职思政教师在专业技能和教学时间上存在局限,这无疑对教学成果产生了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学校应积极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构建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资源平台,借助慕课(MOOC)技术作为催化剂。首先,这样的平台能增强师生间的动态交流,促进协作,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其社会价值。其次,它支持实时更新和广泛分享教育资源,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此外,学校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而在线教学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也为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和研究导向。

3.4课程的应用成效

教育的成效犹如坚固的堡垒,无声地衡量着教师耕耘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多元化的竞赛模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投身于各类专业挑战。比如,倡导学生们投身于精密编程比赛、手工工艺实践、CAD设计竞赛,以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机器人技术竞技场。在这些竞赛的洗礼中,学生们得以深化理解,亲身实践,从而提升专业素养。

结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机械加工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着重探索如何将德育内涵融入专业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技能。深入剖析了思政课程对教学成效的潜在影响,并从多维度课程设计和构建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库等视角,实践了思政教育的策略。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有学习环境,本文提出了五个关键性的改进策略,旨在塑造出具备全面素质和卓越技能的现代蓝领技术人才。这些举措旨在重塑中职生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理念,从而推动我国机械加工领域的创新与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信息化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以桂林理工大学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44):115-119.

[2]史盼盼.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探索[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11(5):11-13.

[3]陈晓明,王君,焦海坤,等.“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3):5-7.

[4]何科英,陈朵云.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测课程为例[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