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立项科研项目立项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自主立项科研项目立项管理探究

聂丽丽1,张景1,赵兹君1,王伟伟2,吴操2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2 安徽工业大学

摘要:自主立项科研项目具有“自筹经费”、“自我命题”、“自主实施”的特点,在立项管理上主要存在着项目申报限制少、评审标准难量化、成果导向不足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自主立项科研项目立项管理的职责分工与流程建设,并结合实践提出保障自主立项科研项目高效立项和成果应用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科研项目;自主立项;立项管理

0引言

科技创新是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项目的支持,而科研项目的高效管理是顺利开展科研项目的关键[1]。根据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特点,将科研项目管理划分为立项管理、实施管理和验收管理三个阶段,本文聚焦在自主立项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阶段。

1 自主立项科研项目分类及特点

项目的种类和定义较多,目前认同度最高的说法来自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其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一书中定义:“项目是为创造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2]。”科研项目是项目的一种,它具有众多项目的重要特征,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投资项目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研究与发展活动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三个部分,其中基础研究项目和应用研究项目则被统称为科研项目[3]。本文所述自主立项科研项目是指由科研院所或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自主发起的前沿技术探索、重大技术攻关、关键技术或难点技术突破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

自主立项科研项目是所在单位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动力,可以促进本单位乃至相关行业的应用开发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具有 “自筹经费”、“自我命题”、“自主实施”的特点。根据项目来源,自主立项科研项目可以分为研究布局型(指令性)和自主谋划型(非指令性)两类。研究布局型自主立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科研行为,其项目课题是所在单位根据自身规划或业务发展需要,由战略或科技管理部门提出,指令某个特定或多个责任主体承接。自主谋划型自主立项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科研行为,是所在单位内部个人或者团队依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自发地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并通过业务决策等一系列程序获得正式认可的过程。

2流程建设与责任分工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措施”[4],其管理过程一般包含立项、实施、验收、评价考核等。立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开端环节,其流程建设与职责分工是整个管理过程重要的一环。

根据自主立项科研项目特点及生命周期特征,其立项流程一般包含“立项申请”、“立项审定”、“综合论证”、“立项发布”等环节,涉及科研主体部门、立项评审组、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其立项流程如下所示:

科研主体部门是项目的归属部门和实施部门,进行项目的业务决策,负责项目团队组建、项目申报,提交项目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立项必要性、研究目标、项目类别、结题形式、项目团队、经费预算、项目风险及对策、所需资源保障等。立项评审组是立项意向的决策组,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决策,依据规划符合性、指南符合性、市场前景符合性、技术发展方向符合性等评审确定项目立项与否,并对费用预算合理性进行预审核,主要评审内容包含立项必要性、项目等级、研究目标、结题形式等,并向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立项推荐建议与意见。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是科研项目的管理责任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制修订、立项工作的组织、项目任务书的下达、项目的过程管控、结题验收、绩效考核、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等工作。科学技术委员会是科研项目的技术决策组,负责科研项目的技术决策,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和风险项进行审核,确认项目年度计划和经费预算。

在立项策划环节,研究布局型自主立项科研项目是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项目指南,并建议承接指南的科研主体部门;自主谋划型自主立项科研项目则是由科研主体部门或个人自主命题,向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对立项申请资料进行历史查重和形式审核,对通过审核的项目组织立项评审,由立项评审组评议是否同意立项,并给予项目等级和经费预算建议。通过立项评审的项目,由科研主体部门组织成立项目团队,指导项目团队完成综合论证报告。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立项综合论证,确认项目目标、研制计划、风险保障、经费预算等,形成立项结论。通过综合论证的科研项目,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下达立项通知,发布研制任务,纳入项目过程管控。

3 存在问题

自主立项科研项目因其“自筹经费”、“自我命题”、“自主实施”的特点,具有灵活机动、分布范围广、研发经费投入不固定的特色,在立项管理上主要存在着项目申报限制少、评审标准难量化、成果导向不足的问题。

(1)项目

申报限制少

对于自主立项科研项目,无论是研究布局型还是自主谋划型,在项目申报受理阶段,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几乎都是来者不拒,统一汇总提交评审。这就会导致一种结果的出现,项目数量多、评审工作重、组织效率低,而且选题的分布难以把控、研发经费容易被均衡,从而导致投入产出效果不理想。

(2)评审标注难量化

目前立项评审多是依据立项评审组或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委员进行会议评审,评审组长的话语权较大,评审标准随个人喜好波动较大。同时,自主立项的评审专家和被评审团队均来自同一个单位,不可避免存在人情世故的因素。而自主立项项目的课题种类多,内容分布范围广,很难制定一套量化的行之有效的评审标准。

(3)成果导向不足

自主立项查重多是基于本单位的基础项目数据查重,对立项报告提交时的新颖性、创造性以及知识产权化的预期缺乏合适的评价依据,对项目结题后的成果应用和推广情况缺乏持续的关注,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立项,项目成果的原始创新性不足。

4几点建议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基础,只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才能使得研发经费投入更加有效,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更加高效。而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立项管理是源头,立项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起点和水平,也影响到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提出几点建议如下:

(1加强知识产权分析和布局,提高科研项目起点

在科研项目选题和立项之前,做好专利和文献查新工作,结合知识产权分析情况,进行科研项目布局,使得项目产出成果可以直接接续、升级到开发应用研究或转化到市场应用中,让项目成果反哺科技研发、社会发展。

(2加强专家队伍优化和管理,明确项目评审准则

建立健全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必要时引入同行评议,扩充单位自有专家库,并逐年优化、更新。在项目的前期介入、咨询推荐以及业务指导方面,加强专家的作用发挥。对于科研项目评审,尽量量化标准,依据科研项目性质分门别类形成明确的评审工作规范。

(3鼓励优势互补、开放合作发挥协同创新效益

当今社会已进入大科学时代,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用全链条一体化协同作战,加强单位间、区域内乃至国际化合作,为科研项目谋划最佳资源,整合各方优势,开放合作,形成协同创新“1+1大于2”的研发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喆,李敏.重大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探究[J].科技创业,2021(4):76.

[2] 邵文杰.“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阶段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3] 李鹏晓.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项目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 李翔.面向科研项目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大学,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