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

刘子帛

阜新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用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水污染治理技术备受关注。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对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面对技术世界性挑战,不断创新,寻找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治理途径。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技术;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焦点。面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必须加强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创新,寻找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治理途径,以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1.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严重的水污染危害着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水污染治理不仅可以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稳定,还可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污染治理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水污染治理,完善治理政策和法规,推动全社会参与水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2.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

2.1物理治理技术

水污染治理中的物理治理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过程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常见的物理治理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土壤过滤、沉淀、过滤等。植物修复利用适宜的植物吸附、转运、稀释或代谢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土壤过滤则通过地下水流经过植被覆盖的土壤层时,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解、吸附、氧化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沉淀是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或胶体粗大,沉淀到水底,从而净化水体。过滤则是通过介质过滤层阻截水中的杂质,过滤出干净的水。这些物理治理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2.2化学治理技术

水污染治理中的化学治理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难溶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常见的化学治理技术包括化学沉淀、吸附、氧化等。化学沉淀通过加入适量的沉淀剂使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转化为沉淀物,然后通过过滤等方式将沉淀物分离出水体,从而净化水质。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或重金属等污染物,将其固定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氧化则是通过加入氧化剂使有机物或无机物氧化分解,从而净化水体。这些化学治理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各类污染物,提高水质标准。

2.3生物治理技术

生物治理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生长、代谢和降解能力来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方法。常见的生物治理技术包括生物膜技术、微生物处理、湿地修复等。生物膜技术是通过在固体载体上形成生物膜,利用膜上的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微生物处理则是利用特定微生物菌种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湿地修复则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湿地植被、微生物等来吸附、吸收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同时提高水体氧含量和保护生态系统。生物治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农田水利等领域。

2.4工程治理技术

工程治理技术是指利用工程手段进行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常见的工程治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建设、废水处理设施等。人工湿地建设是一种利用湿地植被、土壤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净化的方法,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将污水引入湿地进行自然净化。该技术具有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效果好、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雨水处理、污水处理和农田灌溉等领域。废水处理设施包括各类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设备等,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工程治理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污染源,通过工程手段对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

3.水污染治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3.1技术水平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水污染治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技术水平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高效的治理技术往往伴随较高的研发和运营成本,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提高治理效果的同时控制成本成为一个现实挑战。针对这一问题,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技术创新与提升。通过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推动研发出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治理技术,从而在技术水平与成本方面取得平衡。建立科学的投入产出评价体系。制定量化的水污染治理效益评价标准,考虑技术的长期运营成本和效果,在技术推广与应用时进行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合作,实现共赢。政府部门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投入;企业可以积极开展社会责任项目,提升自身形象和可持续经营能力。

3.2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评估

水污染治理技术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评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治理技术的可持续性,即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能否持续保持良好的治理效果,避免出现后续治理难题。也需要对治理效果进行长期评估,以确保治理效果符合预期,避免治理结果随时间推移而减弱或产生意外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建立健全的监测与评估体系,持续跟踪治理工程的运行状况和水质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控。开展定期的评估与效果验证,评估治理技术长期稳定性和治理效果的持久性,并及时修正措施。另外,加强技术管理与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及更新换代,确保技术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3.3政策法规支持与市场化机制

水污染治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缺乏政策法规支持与市场化机制。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水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技术标准、责任主体和违法处罚等内容,以规范水污染治理行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还需要出台支持水污染治理技术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例如设立技术研发资金或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并提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另外,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和提高。在市场机制下,各种治理技术得到有效运用,技术成本也将在竞争中逐步降低。同时,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水污染治理市场,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

结束语

在面对水污染治理技术的挑战时,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机制是推动解决方案的关键。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技术,强化长期效果评估,加强法规监管与市场机制建设,共同为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努力。唯有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洁净的水资源永续可用。

参考文献

[1]柯双根.关于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及水质综合改善方案的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4):89-91.

[2]吴开庆.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水质保护标准研究[J].山西化工,2023,43(05):237-239+245.

[3]石玉敏,刘文杰,靳辉,等.辽宁省水污染治理技术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2,47(12):10-14.

[4]俞骏,何承益,苏飞,等.水污染治理技术景观特点与古镇河道水治理思考与建议[J].珠江水运,2022(21):101-103.

[5]徐剑,田小翠.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06):12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