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及管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及管控措施

王美佳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服务公众出行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的特点。这些工程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人流量密集,因此在施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周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多重性。这些项目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这一状况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还将持续存在。因此,实施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是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推进的核心所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在确保高效规范施工的同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正常运营,守护成千上万乘客的生命安全,工程建设施工的风险防范策略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管控

引言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的安全生产事故已被交通运输部门确定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以及彻底根除安全隐患,对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1.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

1.1施工现场监管不力

施工现场监管不力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施工现场监管不力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质量问题、进度延误等一系列问题。施工现场监管不力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机械设备、高处作业、电气作业等危险因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可能会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此外,施工现场监管不力还可能导致施工质量问题。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果施工现场监管不力,可能会导致施工人员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从而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1]

1.2项目各方协作不足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各方协作不足是导致施工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各方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协作,共同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项目各方协作不足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土建、电气、信号等,如果各方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密切协作,可能会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例如,施工单位在进行土建施工时,如果没有与电气单位充分沟通,可能会导致电气设备的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项目各方协作不足还可能导致施工质量问题。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环节需要各方密切协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如果各方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密切协作,可能会导致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影响轨道交通工程的正常运行。

2.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和建设的防范风险对策

2.1强化底线思维,提升运营主体责任防线

树快速安全发展理念。要把确保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大事故。要做好寒潮、强风、暴雨、洪水、低温、雨雪等极端天气灾害防范工作。安全无小事,层层落实。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不定期开展突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聚焦关键岗位人员管理、特殊天气下的安全运营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重点内容,对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进行“大起底”,分类分级精准施策;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剖析相关事件案例教训;提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教育培训考核及其结果应用,促进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增强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考核,层层压实责任[2]

2.2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创新风险管控手段

为规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安全保障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落实防范重大事故和建立双重防范机制指导意见》等。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此外,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防范风险也需要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已成为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比如以信息化工具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数据采集、处理、表达、分析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做到了以风险预警任务为驱动,带动全员参与,确保防范风险到位,监督管理责任到位。

2.3完善设计规范,提高技术防线

提高设计标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导致设计价值不足以应对大规模、更严重的灾害。修改设计规范,做好顶层设计,考虑极端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新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防灾减灾设计标准,提高设施自身抵御灾害的韧性。技术响应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轨道交通运营者和学者应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对策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开展轨道交通防滑技术研究,借鉴钢轨加热、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根据轨道交通地面线、高架线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列车防滑技术措施。做好收集重点时段和区间发生的列车打滑等极端情况,为科学开展指挥调度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提高安全运营能力和水平

[3]

2.4快速开展救援,筑牢高效处置防线

指挥统一,反应速度快。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快速反应至关重要。突发事件发生后,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制度,实施应急救援组织协调机制。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灵敏反应,上下协调,争取灾情处置越早、化解越小,保障人员安全越好,避免二次灾害发生。确保救援现场处置规范、有序、高效。引导舆论,发布信息及时。提升信息告知和舆论引导能力是处置各项事件很重要的一环。一是对已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经济影响以及发生在敏感区域、敏感时段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及时、准确、规范报送和发出告知信息;二是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强化舆论引导,及时发出权威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三是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机构或部门报告事故救援进展等信息工作。

2.5多方参与合作机制的构建

在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中,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安全风险管理不仅是建设单位的责任,还需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商、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参与与配合。设计单位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避免设计缺陷带来的安全风险。监理单位要严格监理施工过程,确保施工单位遵守安全规程,实施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设备供应商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以便及时解决设备故障,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风险。他们还需要提供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培训,提高工人的设备操作能力。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和执行安全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推动各方遵守安全规定。他们还需要提供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各方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能力。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地铁等轨道交通系统作为高速的出行方式,其安全性直接映射了运营管理的水平以及各项服务的品质。保障“安全至上”是乘客基本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城轨交通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面临着环境多样、建设规模庞大、技术要求高、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等挑战。随着工程复杂性的提高,安全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但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策略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芳芳.苏州轨道交通建设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8(44):268-269.

[2]李许.刍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措施[J].科技风,2018(31):103.

[3]冯国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2):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