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陈庚锐

130825199703300036

摘要:该文选取H建筑作为测试的主要目标对象,探讨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首先,分析分析工程概况,阐述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要求,然后具体探讨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方法,包括测量放线及叠合板运输、后浇带处理+独立钢支撑结构平整度测算、钢筋控制绑扎与叠合板板面多点位管线敷设、加固浇筑及质量验收实现平整度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最后,对施工结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机选定的6个点位,最终的平整高度差被较好地控制在1.5 mm以下。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施工控制技术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施工效率和质量备受关注。叠合板作为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平整度对建筑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1]。因此,对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

结合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选定H建筑作为测试的主要目标对象。该装配式建筑由高层建筑、裙房、附属用房及二层地下室组成,整体建设难度相对较大。总施工建设面积预设为16.35万m2。经勘察与调研,地上面积13.55万m2,地下建筑面积为2.80万m2。该建筑的整体框架较为松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框架-剪力墙支撑模式,增设对应的加固墙体,关联辅助夹,强化施工效果,并且确保整体装配率达到56%。此建筑施工均使用叠合板进行建设与搭接,厚度为140 mm,预制部分的厚度为80 mm,现浇部分的整体厚度为60 mm。

2 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要求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质量。要确保每一块叠合板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位或偏移现象,影响整体结构的平整度。施工队伍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熟练操作相关设备,确保叠合板的尺寸精准、表面平整。在加固墙体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不同材料和工艺,确保结构的牢固和稳定。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实施严格的验收标准和检测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科学的平整度测试手段,及时检测和发现问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建筑质量和安全,确保装配率达到预期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协作,各岗位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平整度控制任务,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3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方法

3.1 测量放线及叠合板运输

测量放线是叠合板施工中的基础环节,目的是确保叠合板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第1,确定基准点,标定出叠合板的实际支撑安装位置。第2,建立测量控制网,对叠合板的安装位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位置准确。在叠合板的覆盖受力内,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将平均差值控制在1.25~1.35 dm,强化叠合板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叠合板安装的精度和稳定性,可采取以下措施:第1,优化测量方法,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激光扫描和GPS定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第2,加强数据复核,通过不同测量人员的独立测量和不同测量仪器的比对测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第3,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制订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测量放线的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

关于叠合板的后期运输,一般使用平板车。在运输之前,尽量将叠合板固定在车上,增设减震垫、气垫等,避免叠合板因振动而受到损坏,并有效防止叠合板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移位或滑动。

在叠合板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1,根据叠合板的设计和使用要求,合理安排叠合板的使用位置和连接方式,确保叠合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第2,注意叠合板的承载能力不超过其设计标准,避免造成安全隐患。第3,定期检查叠合板的使用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老化或受损部位,延长叠合板的使用寿命。

3.2 后浇带处理+独立钢支撑结构平整度测算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因沉降差异、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裂缝问题,需要设置后浇带,具体为:第1,确定后浇带的具体位置,设置明显的标记。第2,清理后浇带中的杂物和积水,保持浇带干燥和清洁。第3,在后浇带的上方增设垫块,实际厚度应为2.5~4.5 mm,使后浇带下部与叠合板之间形成一个基础支撑的错台,如图1所示。

后浇带部位支撑错台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1,统一错台的实际位置,在错台下方设置辅助架,各个位置的架子进行搭接与关联,形成一个基础的支撑位置。第2,进行独立钢支撑结构平整度的测定和计算。第3,设置支撑结构的安装点,使用水平仪等测量仪器,采集独立钢支撑结构基础数据,并测量出此时的平整度。

结合当前测定,将平整度偏差值设置为平整度测量标准,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独立钢支撑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后续叠合板安装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后浇带处理和独立钢支撑结构平整度的测算与优化,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提升建筑品质。

3.3 钢筋控制绑扎与叠合板板面多点位管线敷设

对钢筋控制绑扎数据信息的设定、采集,设定钢筋数量、间距、交叉点等参数,确保钢筋的位置精准、间距合理,并避免发生结构问题。为满足结构需求,需要控制叠合板钢筋的弯曲度,并设置锚固长度为12.5~16.5 m,以避免出现因钢筋位置不准确而导致的结构问题。叠合板板面平衡管线敷设,如图2所示。

在敷设过程中,要考虑管线的走向和高度以及与墙、梁、地面等建筑结构的相对位置,确保整体布局的协调性,实现整体布局美观。在叠合板板面的钢筋网片上,可同时敷设管线,既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管线的美观布置,尽量避免因管线敷设不当导致的板面钢筋移位或结构问题,以提升建筑的平衡性与叠合板的平衡度。

4 实例结果分析研究

结合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对施工结果进行比对研究。随机在建筑上标定6个点位,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测定,最终得出如表2所示的测试数据和信息。由表可知,随机测定点位1,第1阶段高度差1.02 mm,第2阶段高度差为1.01 mm;随机测定点位2,第1阶段高度差为1.35 mm,第2阶段高度差为1.24 mm;随机测定点位3,第1阶段高度差为1.12 mm,第2阶段高度差为1.26 mm;随机测定点位4,第1阶段高度差为1.05 mm,第2阶段高度差为1.15 mm;随机测定点位5,第1阶段高度差为1.15 mm,第2阶段高度差为11.13 mm;随机测定点位6,第1阶段高度差为1.13 mm,第2阶段高度差为1.06 mm。结果表明,两个阶段的平整情况高度差被较好地控制在1.5 mm以下,此次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方法更加灵活、多变,稳定性和针对性增强。

平面偏差是叠合板表面的水平度,也称为平整度。通过测量叠合板表面与一条基准线之间的距离来评估平面偏差。为此,本文通过平面偏差进一步验证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效果。通过测量得出,上述6个点位的第1阶段平面偏差均值为1.26 mm,第2阶段平面偏差均值为0.89 mm。结果表明,经过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后,平面偏差始终在1.35 mm以下,平整度较高。

结语

叠合板是装配式楼板和现浇楼板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底部采用预制的混凝土薄板为永久模板,上部浇筑现浇混凝土叠合层,两部分混凝土整体受力,形成装配整体式叠合楼板。而叠合板平整度对建筑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笔者结合实际工程,对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平整度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施工控制措施,以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开睿,刘承灵,刘阳,等.某项目大跨度叠合板顶板极差误差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J].砖瓦,2023(8):58-60.

[2]艾心荧,钟佩瑜,郑愚,等.装配式建筑用叠合板新型抗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23,49(6):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