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的规划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探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的规划路径

乔伟纱

13042119880120092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为城镇人民创造了更好的居住环境,然而,城乡间的经济差异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不但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优,而且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本文从乡村规划设计中把握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入手,并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意识四个方面为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我国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路径

引言

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发展。做好农村的规划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对农村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可以实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有效调控,又可以有效地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体化、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所以,有关部门要紧密地联系农村实际,对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真正推动美丽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村的现代化程度。

1.美丽乡村规划原则

1.1可持续性原则。

在对乡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现阶段我国环境状况较为严峻,很多地方都存在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周围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引导村民注重节约利用各种资源,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才能保证其正常生活和生产不受到负面影响,进而推动其长期收入的增长。此外,在美丽乡村的规划中,需要着重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度、全方位的剖析的解决,推动美丽宜居、环境友好的现代村庄的建设,实现农村的整体发展。

1.2以人为本原则。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统筹城乡规划设计高度关注,且在持续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讲,城乡规划的发展对乡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进行城乡规划方案编制之前,必须从多个方面对农户的意愿进行深入调查和走访,将规划设计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全面的考量,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的,推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1.3实现农业结构改革的设计原则。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水平为目的的,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中,必须对其进行调整。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农业组织形式仍然是以粗放的方式进行的,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实行“土地承包制”,还要充分发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农业资源的多重使用,这样才能把上游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的原材料,不仅节省了费用,而且还保护了环境。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当地居民对周围环境的美化意识不足。在实施“美丽乡村”计划过程中,人们缺乏对周边环境的美化认识,导致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比如,许多家庭都会养殖家禽和家畜,但是在养殖的时候,家禽和家畜的粪便随便堆放,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造成一些疾病传播。另外,农村住宅多采用柴火、炭火等生活用品,大多数人家都是把材料堆在院子一角,既破坏了房屋的美感,也不便平时生活。另外,许多市民在景观设计上还存在着较低的美学水平,只停留在“大体干净”的层面上,很难做到对居住的美学和环保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统筹。此外,在过去的村庄规划中,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项目表面,没有与地方特点相结合,造成了村庄的个性缺失。

2.2乡村规划设计缺少科学合理性。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要根据农村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规划和设计,让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给农村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的方案都没有立足于农村的现实情况,例如有些规划者只顾着提升工作效率,忽略了工作质量,把过去的城乡规划方案运用到了美丽农村的规划中,导致了在规划和施工中与农村的现实脱节,使得这些方案成为了一个徒有其表的东西,不能真正起到美丽乡村的作用。此外,很多地方仍存在着一些仅着眼于近期经济利益的情况,未作长远考量,未能确保计划的长远执行,从而影响了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即便前期村庄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具备可持续性,难以保障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与更新。

3.城乡规划中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路径

3.1积极推进宣传普及工作的开展。当前,一些农户文化程度不高,对美丽乡村规划相关的政策和理念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只有较为片面的认知和理解,这必然会影响到对这一工作的支持程度,也不利于营造全民参与的环境。在对美丽乡村进行宣传和普及的同时,要引导农户对乡村进行合理治理,建立美丽乡村的理念,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有所认识,为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推广过程中,可以针对青少年和农村老年人开展宣传活动,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美丽农村的重要性,可以与大篷车形式的展示相配合,扩大活动的范围,使其更好地发挥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并以此为重点,通过主题教育,使农户更好地认识到村庄管理和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3.2突出布局规划合理性与科学性。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规划有机地融合起来,从城乡综合规划的角度进行布局,对村庄的用地种类进行分类,确定村庄的建设面积,并对复垦的范围进行规划,以突出区域的合理划分,从而推动农村发展的崭新模式。在规划布置过程中,要对村庄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进行深度的剖析,对村庄的人口和房屋的数目进行调研,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建筑进行规划和设计,使之符合现实的需要。在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耕地的占用,如果确需使用,要事先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取得相应的许可。在制定村庄规划布置方案时,设计者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俗,对村庄进行科学的设计,为发展农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3.3优化基础设施,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在实施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健全的规划系统,是实施美丽乡村规划的关键。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公共服务,所以,在构建美丽农村的规划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完善,可以使农村社区的人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许多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缺乏,而且现存的设备类型也不多,与城市的基础设施配置比起来,还比较滞后。此外,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更好的美丽乡村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必须在各个村庄建立一个专用的办公场地,用于会议、各种计划、以及宣传党和国家的规划和建设方针,在这些地方建立森林公园、田园休闲活动等。与此同时,还应对这些场所进行适当的规划,例如,可以放置一些用于村民运动的基本体育设施。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实施“美丽乡村”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规划建设的同时,相关部门既要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要兼顾农村居民的心理需求,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思想,充分地整合各种农村资源,科学地规划村庄的总体布局,创造独特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刘冲.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建材与装饰, 2019(24):96-97.

[2]李宏玉.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J].农村科学实验, 2019(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