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马小英

甘肃省清水县西关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家校协同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旨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这个视域下,家庭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融合;研究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如何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研究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未得到充分落实。在一些小学课堂上,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的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堂氛围严肃,缺乏互动:部分小学课堂氛围较为严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这种氛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活跃性。

4.过度强调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知识点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学生身心发展不均衡,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5.作业量过大,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些教师会在课下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这使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缺乏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外活动,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6.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农村和一些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导致这些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7.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部分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限。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上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教育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新课程改革,培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通过这些改革举措,小学教育正逐步朝着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策略

1.明确研究目标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应包括: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探索有效的融合方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评估融合效果等。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提前发现和预防心理问题。

2.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针对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研究等方法,全面收集数据,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现状和问题。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建立: 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包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学科专家等,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和效果评价等问题。

3.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要制定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在研究过程中,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这一模式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通过对不同学科、年级、教育阶段的融合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模式,使其更具适用性。

4.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家庭和学校要保持密切联系,共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况,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心理问题。家校合作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在家校合作教学中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辅导。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5.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关键。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使其能够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识别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此外,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案例和经验,以便其学习和借鉴。

6.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机制。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效性,需建立评估机制。评估内容应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融合策略,提高融合效果。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学校要制定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7.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开展针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培养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设计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学科特点的课程,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如教材、课件、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构建融合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建立评估机制等策略,有助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进一步深化这一研究,将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华.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2015(3):89-93.

[2] 李明.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J]. 教育论坛,2018(4):69-72.

[3] 王丽. 基于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189-191.

注:本文为天水市"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家校协同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 课题立项号:TS 2022GH196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