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长度导管在重症监护患者安全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中等长度导管在重症监护患者安全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范玉林   张玲玲   万红利   杨秋福   李锐萍

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    云南省   昆明市    650500

摘要目的:分析中等长度导管在重症监护患者安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为60例,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两组,以研究组、常规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30例,对研究组患者提供中等长度导管,对常规组患者提供静脉留置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干预后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等长度导管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干预,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干预效果,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等长度导管;重症监护患者;安全输液;应用效果

对于重症监护患者而言,此类患者的病情状况相对危急,且治疗难度较高。再者,重症监护患者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1]。临床通常为此类患者提供长期且持续性的静脉输注治疗干预,输注类型包含药物、营养液等,以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以往,临床通常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具有减少药物外漏的特点,但是保留时间相对较短,且使用过程中极易引起感染、脱落等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恢复[2]。中等长度导管是临床对重症监护患者新型干预措施,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的目的。因此,本文通过纳入60例重症监护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旨在深入探析中等长度导管在重症监护患者安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为60例,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两组,以研究组、常规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最小的为53岁,年龄最大的为79岁,平均年龄测定值为(64.02±1.07)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最小的为54岁,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平均年龄测定值为(64.09±1.1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为常规组患者提供静脉留置针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采用由BD公司提供的静脉留置针进行干预,按照静脉留置针输送液法对其进行规范操作,并在留置期间使用肝素盐水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处理。

1.2.2研究组

     为研究组患者提供中等长度导管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采用由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公司提供的舒贝康牌导管进行干预,全程操作严格按照置管及维护的规范及流程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括:渗出、堵管、静脉炎、深静脉血栓等。

1.3.2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对比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其中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00%。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渗出

堵管

静脉炎

静脉血栓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30

1(3.33)

0(0.00)

0(0.00)

0(0.00)

1(3.33)

常规组

30

3(10.00)

1(3.33)

1(3.33)

1(3.33)

6(20.00)

X2

-

1.071

1.016

1.016

1.016

4.043

P值

-

0.300

0.313

0.313

0.313

0.044

2.2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对比,详情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0

19(63.33)

11(36.66)

0(0.00)

30(100.00)

常规组

30

16(53.33)

10(33.33)

4(13.33)

26(86.66)

X2

-

0.617

0.073

4.285

4.285

P值

-

0.432

0.786

0.038

0.038

3.讨论

对于重症监护患者而言,临床通常需要长期为其提供静脉输液,因此维持患者正常生理活动,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3]。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临床通过为其提供有效的输液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以往,临床通常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相对较为局限,故而应用效果并不理想[4]。而中等长度导管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对选择外周静脉通路的方式进行置管,例如:肘正中静脉至腋静脉等组织,从而降低长期使用不同液体对患者的静脉血管造成的损害,保护患者的皮肤和血管,故而效果理想

[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监护患者而言,为其提供中等长度导管进行干预,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临床干预效果,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广泛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常林,高娇,阚天燕. 中等长度导管在重症监护患者安全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宁夏医学杂志,2022,44(3):267-269.

[2] 叶楠. PICC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6):218-220.

[3] 王蓓,彭菁. 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对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实施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4):127-128.

[4] 胡玉刚,王浩,杨远婷,等. 及时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可改善重症监护室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后的临床预后[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2):100-106.

[5] 徐丽,贺娟. 多维度安全管理在重症监护室静脉输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1):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