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索

历程志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现行对大学生的教育策略除了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还格外强调要提高道德观念和心理素质。体育锻炼作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经,将是本文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揭示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发展路径

前言: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此后长期发展都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除了传统的心理疏导外,还应该辅助以适当的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为社会贡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良接班人。

1.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1.1不同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分别

不同专业,年龄段的大学生所拥有的休闲时间、体育锻炼方式、锻炼观念不同导致大学生将会采取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体育运动量也不尽相同。在通过对校园中的大学生进行现实观察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大学生的运动量还与学生本人对于学习这项主业的态度。如果学生把个人发展重点放在学业上面,更加关注绩点、综测,存在提升学习成绩可以获得奖学金,找到好工作的想法。那么体育锻炼在他们眼里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个人身体素质锻炼提升的时间会被备考、学习时间占用。如果学生不仅注重学业还格外关注个人的人际关系。注重和朋友相处的时长。那么他们就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经营自己和朋友的的友谊,以至于不能挤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因为同济压力,导致大学生因为焦虑其他学生用功学习取得良好成绩而不得不增加学习时间导致自身缺乏体育锻炼。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学生体育锻炼量也不尽相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从高中强制式的锻炼解放出来,不再有体育锻炼的硬性要求后,他们很可能会放松自己,降低体育锻炼量甚至根本不进行体育锻炼。大二、大三的学生在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可能会因为想要改善自身形体增加魅力而加大体育锻炼量。而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时间被用在工作时间中,能够进行的体育锻炼时间减少,体育锻炼量也相应下降。

1.2大学生体育锻炼性别影响

由于男女性格差异,二者对于体育锻炼的观念相差甚远。男生整体上呈现出好动的特点,精力旺盛,需要体育锻炼进行发泄。通过自己在健身房进行锻炼,或者和同学一起打球来获得肾上腺素的飙升带来的快感。也有部分男同学因为想要改善形体,锻炼出肌肉,增加个人魅力,收获同学的喜爱和异性的青睐。当然有少部分的男同学更喜欢用打游戏来发泄精力,个人的体育锻炼量可能会随之下降,女大学生相对男学生来说精力就没有那么旺盛,运动神经相对不发达。女生则因为种种原因更喜欢呆在宿舍,图书馆等阴凉的室内进行个人的学习,阅读,娱乐计划。她们不太喜欢室外运动。只有少部分女同学喜欢体育锻炼。整体上,我们能够发现,男生的运动量会高于女生运动量。

1.3整体大学生体育锻炼形势

由于个人时间安排,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强度的因素,我们发现跑步是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它本身具有不限制时间,不限制地点的特点。跑步可以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停止。它与动感单车等锻炼方式不一样要去健身房进行锻炼。跑步的进入门槛低,几乎所有大学生,只要没有重大疾病不适合跑步的都可以进行跑步这项锻炼活动。对于其他的锻炼项目如乒乓球,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我们发现这些项目的受众人群性别不同。男生更偏向于选择打篮球,踢足球等需要高速奔跑、撞击的运动。这种运动对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而女生则更偏向于选择打羽毛球、网球等对身体素质要求较低的锻炼项目。这种项目对人体消耗较小。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当今大学生对大学所规定的体育课程参与程度较低。体育课的出勤率较低。这说明大学生不喜欢重复性,枯燥的体育锻炼。但我们也会发现,体育课上的体育锻炼活动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主要的锻炼方式。这说明大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2.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2.1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联系

从表面上看,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一个是与身体方面相关,另一个则是与心理方面相关,看似二者并没有联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加强个人身体素质。只有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不会随时因为较差的身体素质而不能持续进行学习、娱乐活动。所以,体育锻炼是心理健康在教育方面的必要延伸。在面对越来越“卷”的社会,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来避免与他人竞争中丢失获胜的可能性从而失去获得工作的机会,不能拥有富足的生活。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被迫式的高强度学习状态会给尚未完全成长的大学生带来难以估计的心理压力。因为过大的心理压力从高校教学楼顶一跃而下的大学生数不胜数。当然,大学生跳楼的因素有很多。学生是否会因为心理压力跳楼不只与外界给予的压力大小有关,也与学生自身性格因素和心理承受能力大小有关。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对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只是一种缓解办法,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舒缓心理压力的方式,将心中的焦虑、郁结抒发出来。不要等到心理压力达到临界值才进行缓解。这时,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心里有压力的学生会从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到一个相对舒缓,放松的环境。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还会因为身体的律动、不断的奔跑而减少对学业、就业的烦恼。我们甚至可以在锻炼时打开音乐软件,挑选舒缓的音乐来放松我们紧绷的神经。

2.2体育锻炼通过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通过让学生从原有特定的生活轨迹中脱离出来,添加新的活动,不断打破常规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原来默认的生活方式改变,降低原来造成心理压力的因素在个人生活中的占比,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增添喜悦感。体育锻炼也让学生聚焦个人,不被外界过分影响。在增强个人素质的同时,培养相关体育运动能力。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会和他人进行团队合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抓住获胜的机会。这会增加学生对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保证心理健康。

2.3体育锻炼具体影响心理的方式

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加强个人身体素质。但在身体素质加强的同时,个人的心理素质也会随之加强。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个人耐力。我们都知道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十分消耗体力的过程,我们如果能够将长期的体育锻炼坚持下来,说明我们的耐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在我们不断到达所定下的体育目标时,一种愉悦感会浮上心头。这种让人感到愉快的感觉会促使我们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我们养成了坚持就会获得快乐的感觉,把这种感觉用于学习或其他活动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收获。正向的情绪反馈也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激发我们的记忆能力。不少人表示在进行过体育锻炼后,自己背书的效率更高了。也有人表示,在进行过体育活动后,自己分析题目的思路更加清晰了。这种对于学习方面的帮助,也可以给予大学生愉悦的心理感受,减少他们对学习方面的焦虑。同时,许多的体育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在进行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同伴接触进行相关合作。在与同学友好的合作中培养默契和情感,不断拉近双方距离,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构建属于自己的交际圈。

3.结语

基于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因为过高的心理压力导致大学生打架、自杀等不良现象发生。要配备专业素质过硬的心理辅导员对心理压力过大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光学校在保持学生心理健康上有重要责任,学校老师、家长都对正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责任。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曾庆蛟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02):84-86

(2)陈杰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24(03)人工智能大数据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智能系统建设

项目,项目号:20221023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