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日常饮食和保健指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老年糖尿病日常饮食和保健指南

杨秋艳

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四川省巴中市  636000

糖尿病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在20%左右,且每年不断增加老年患者。作为常见慢性疾病的一种,糖尿病具有需要终身治疗的特点,且血糖会因诸多因素而波动,而医护人员的专业干预无法延伸至患者日常生活中。所以,为保持血糖稳定,患者需自学保健相关知识,促进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升。要控制病情进展,降低相关并发症,需要血糖长时间保持平稳。为了给老年患者自我保健提供参考,本研究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饮食误区、自我保健要点进行介绍。

糖尿病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的症状,最为常见的症状包括口渴感、多尿、疲劳、体重减轻、视力模糊、慢性感染、皮肤病、手脚麻木、胸痛或呼吸困难、腹部疼痛,为减轻疾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临床需针对患者开展有效治疗。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其对患者健康管理和血糖控制具有重要作用。血糖水平上升是糖尿病最常见症状,而患者无法将血糖调整至正常水平,需要开展食疗,以抑制血糖上升。控制食物摄入量和选择科学饮食,能够实现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减少和预防血糖过低或过高。科学饮食应尽量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等食物,尽可能摄入水果、蔬菜、瘦肉等富含纤维、低脂肪、低糖食物。适量的膳食纤维可降低胃肠中食物的消化速度,对稳定血糖有利。多数患者存在肥胖或超重,这会影响血糖管理效果。患者应当积极控制热量摄入,选择低能量密度食物,进而避免体重过快增长,以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此外,患者还应当对饮食进行科学搭配,使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饮食控制不仅能够控制血糖、管理体重,还可以抑制和减少并发症。

饮食误区

第一,全素食或过度节食

患者应避免全素食或过度节食,这虽然会减少热量的摄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可是药物用量一直较大,易导致患者低血糖和昏迷。此外,在摄入营养量较少的情况下,体内脂肪分解速度加快,避免出现能量缺口,可患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加大,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

第二,能少吃就少吃,不按时进餐

控制血糖过程中一些患者认为少吃饭就可以,出现能少吃就少吃的情况。实际上这种想法和行为易导致低血糖,是错误的。同时会使患者的食欲更强,之后摄入的食物更多。并且造成部分患者偏爱零食,吃的食物比往常多。具有这种习惯的患者,血糖波动大,其胰岛功能易受损害。

第三,只需控制好三餐,无需控制零食

油炸类食品普遍热量较高,若是没有减少和控制这些食品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就会比标准值高。该情况下开展食疗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的风险增加。

第四,只要吃饭少,多蔬菜就没有关系

该想法也是错误的,部分患者多吃蔬菜,比多吃主食的后果严重。由于芋头、粉条、马铃薯等食物淀粉量多,患者应尽量少吃,易出现高血糖。处于疾病初期的患者,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尽量避免食用以上食物。另外,患者应当谨慎摄入羊肉、牛肉、猪肉等,尽可能多吃瘦肉,控制日摄入量在100克以内。同时每天摄入适量牛奶和吃一个鸡蛋,牛奶低于500克。由于具有高热量、高蛋白质的特点,以上这几种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严重者会出现高尿酸血症。

第五,多吃坚果类食物饱腹

一些患者在饥饿时会吃坚果,认为坚果不含有糖分,觉得吃一些不会对病情产生影响。然而实际上干果类食物的脂肪含量较高,花生米30粒就能够产生一勺油,食用14粒花生和食用半两米相当。若饥饿时摄入坚果,就需要减少摄入油、大米。

第六,可以吃无糖食品

当前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无糖食品,这些食品以糖尿病患者为主要消费人群,而“无糖”让很多患者出现错误认识,以为可以自由的吃,无需控制食用量,这会造成血糖不稳定,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而市场中销售的无糖食品,通常含有木糖醇、果糖、山梨醇等成分,均属于含有较高热量的食物。无糖食品中添加木糖醇、果糖,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身体,虽然阿斯巴甜、糖精中无热卡,但会增加患癌风险。还有就是无糖食品中油类和淀粉会转换出热量,进而导致血糖上升,所以患者不可吃这类食物。

第七,不吃水果

很多患者将水果视为猛虎,谈水果色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食用水果,但应注意以下内容:食用水果应选择恰当的时间:患者血糖较为稳定,血糖和尿糖控制的比较理想时可以吃一些,应尽量在两餐之间的时间食用。科学的选择水果:可吃草莓、柠檬、木瓜、橙子、蓝莓等含量低的水果,患者需依据自身情况合理的食用。梨、苹果、柚子、橘子等水果每100克中含有10~20克糖, 部分水果每100克含有糖20克,例如干枣、柿饼、桂圆、葡萄干等,应禁止患者食用。充分贯彻“替换”原则:为保证总热量处于标准值,每日水果摄入不应大于100克,同时摄入主食减少20克。强化检测:患者应检测尿糖和血糖,在吃水果前后,以掌握血糖情况,以明确糖尿病患者可否食用。

保健要点

第一,有讲究的用药

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主要进行药物治疗,然而实际上患者的基本情况各异,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一些患者听别人说什么药物好,就私自更换药物,而老年患者抵抗力差,多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不按照医嘱用药不仅降低治疗效果,还易出现用药不良事件。患者应当认识到,糖尿病治疗中应严格遵照医嘱,医生才是最专业的,这样才能够使安全性和疗效得到保障。另外,在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是利器,但很多老年患者在疾病治疗的最后选择该药物,觉得自身疾病较轻,尽可能不用胰岛素。这个观点并不正确,患者身体会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进而出现损害。所以,为保证患者的健康,需依据医嘱进行高血糖治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应用胰岛素。

第二,应规范测血糖

糖尿病当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糖,老年患者需定时测量血糖,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购买血糖仪应多方对比,选择的厂家应信誉良好。患者应先洗手和消毒,然后检测血糖,操作时应保证手部完全干了,应在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在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需仔细记录检测结果和检测时间,在到医院就诊时告知医生检测结果,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第三,运动讲科学

在糖尿病治疗中规律、科学的运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多老年人同时存在骨关节病、心肺疾病,这部分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但可以依据情况进行散步、太极、快走等,并将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每天运动一次。另外,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跳、呼吸情况,对于出现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要求其停止运动和进行休息。每周还需进行两次爬楼梯等阻碍运动,以减少少肌症。空腹血糖超过16.7%毫摩尔/升时,患者应避免运动。有一部分患者应依据医嘱进行锻炼,包括视网膜病变、高血糖、心肌血管疾病患者。

老年患者应当强化保健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和运动习惯,改变不健康行为。同时透彻的理解医嘱,按照医嘱检测血糖和用药。此外,对于社区和医院组织的讲座要积极的参加,学习和掌握自测血糖和护理干预,明确理解饮食注意事项和运动方法,深入的了解疾病,避免进入饮食误区,有效控制血糖和疾病进展,减少和预防并发症,进而提升治疗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