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分析

夏芬芬

浙江安道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儿童美育教育作为乡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论文通过综合文献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对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研究发现乡村振兴为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资源,但也面临资源不足、师资短缺等困难。最后,本文提出了推进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赋能;乡村儿童;美育教育

1.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现状

乡村儿童美育教育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相比城市地区,乡村地区的美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美术设施、艺术教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乡村学校普遍面临着师资力量的短缺,导致美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地区,这也给一些家庭提供更多美育教育机会带来了挑战。同时,由于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存在差异,乡村儿童在接受美育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对于美术、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的认同和理解难题。在这种背景下,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发展面临较大的困境和挑战。然而,也不能忽视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取得的一些积极进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一些乡村学校开始逐渐注重美育教育的发展。

2 乡村振兴对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赋能

2.1 文化自信与身份认同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满自信和自豪的态度。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弘扬本土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相对于城市,乡村具有独特的乡土文化和乡土资源,乡村美育的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素材,美育的开展有助于帮助乡村儿童更好的感知在地文化资源,与乡土产生情感的联结,从而对乡村产生价值认同培养文化自信。

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在此背景下也应当致力于培养乡村儿童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美育教育,乡村儿童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乡土文化,从传统手工艺、民俗习惯到乡村风土人情,进而形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这种认同感使得乡村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坚定自己的文化根基,并对自己的身份有更清晰的认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革,因此美育教育需要融入当代元素,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通过创新性的文化教育手段,如文化创意设计、艺术表演等,乡村儿童可以更好地与现代社会接轨,同时又不失去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2.2 资源与基础设施改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资源与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乡村儿童美育教育产生了显著影响。过去由于经济相对滞后,乡村地区往往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这对乡村儿童的美育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制约。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乡村地区的投入日益加大,特别是对教育领域的资源投入和基础设施改善。首先,资源投入的增加使得乡村儿童能够更加容易地接触到丰富的美育教育资源。由于资源有限,乡村地区的美育教育往往只能停留在简单的课本教学和传统艺术欣赏上。如今随着资金的投入,乡村学校得以购置更多的美育教材、器材和艺术品,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实践性的美育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2.3 教育理念与课程体系创新

传统乡村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教育,缺乏对儿童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重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乡村儿童美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问题,更应该是培养乡村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教育理念方面,乡村振兴赋能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关键是转变观念,从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教育。教育者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对艺术、音乐、文学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乡村儿童在参与美育活动的过程中,从中汲取知识、建立技能,并形成对美的情感和认知。在课程体系方面,乡村儿童美育教育需要创新课程设置,注重将美育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美育课程不仅仅应该是课外活动的附加,更应该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推进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发展建议

3.1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的确立可以为乡村儿童美育教育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和保障,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政策法规体系能够明确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在美育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使其成为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其次,通过政策法规,可以对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规划,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此外,政策法规的制定还能够加强对乡村美育教育资源的统筹和配置,保障资源的公平分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后,政策法规体系对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吸引更多优秀教育人才投身于乡村美育教育事业,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然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可能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其次,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可能较为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特点,制定灵活性较强的政策法规,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招聘标准和选拔程序,确保招聘到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的美育教师。第二,开展师资培训是关键步骤,针对乡村地区的教师,应开设系统的美育教育培训课程,包括艺术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美育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第三,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增强他们对美育教育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第四,还可以探索与城市高校合作,建立远程教育平台或举办夏令营等形式,让城市美育专家和教师来到乡村进行交流和指导,促进乡村师资队伍的专业成长。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此外,政府和学校应该为乡村师资队伍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以留住优秀教师。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让他们在乡村美育教育事业中有所归属感和获得感。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激励,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升乡村美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3 拓展美育教育资源渠道

乡村地区由于相对城市地区资源匮乏的现实,美育教育资源的获取常常受到限制。因此,为了满足乡村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必须积极寻求拓展资源渠道的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政府应当提高对乡村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乡村学校的基本教育经费,特别是用于美育教育的专项资金。例如,澥小白自然学校位于宁波镇海区澥浦镇,是一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渔镇,其中“郑氏十七房”是全国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保留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澥小白自然学校是安道对乡村儿童美育的全领域实践,从前期的咨询与策划,到中期的设计与投建,再到后期线上与线下的运营,以全流程设计与运营管理让乡村生活与未来教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该校由教学楼、农场、商学院、创意学院和文学院组成,农业营地、植物苗圃、室内大鹏、有机餐厅、演示厨房、自然集市……创造了无边界的学校新模式,以自然、艺术、温暖为价值核心,输出高感知度、高体验感的自然环境教育内容。

4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为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资源,促进了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推动了教育理念与课程体系创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然而,乡村儿童美育教育仍面临资源不足、师资短缺等挑战。为推进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发展,建议建立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美育教育资源渠道,增强实践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慧.生计资本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J].长春大学学报,2023,33(07):1-7.

[2]杨天菊.乡村振兴背景下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赋能乡村教育的逻辑与路径优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1):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