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朋友快乐阅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让小朋友快乐阅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吴开婷

(开江县长岭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达州 636262)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崔峦老师指出:“群文阅读能较快提升阅读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条分缕析的精读教学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那么,小学低段进行群文阅读又该如何操作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重点就小学低段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进行探究。

一、群文阅读的议题要紧扣一个“趣”字

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确定,主要有如下几种:把“作家”作为议题型,把“体裁”作为议题;把“观点”作为议题型,把“表达形式”作为议题;把“人文主题”作为议题……低段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也大致可从以上几种入手,此外,议题还应尽量具有趣味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年少年读书兴趣一般是六至八岁喜欢读故事、寓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以及拟人化的生活事物,犹为感兴趣,这样的故事满足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想象。因此,在确定议题时,尽量挑选一些有趣的童话、儿童诗、儿歌、寓言、神话等作为切入点。如议题“童话中的不可思议”,我就选择了《猫小花和鼠小灰》《书本中的蚂蚁》《梨子提琴》《豌豆公主》四篇故事作为一组,感受童话中离奇的想象。在这几篇童话故事里,猫和鼠成了最好的朋友;书里的字会跳舞、串门、还能自己重新编排;梨子可以用来做成提琴,拉奏梨琴会掉下音符还能变成梨子;娇嫩的公主隔着二十床被子都能感受到一颗豌豆的存在……这些平时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使文本自身就产生一种神奇的魅力,它们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唤起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并通过讨论“如果童话故事中没有了这些不可思议的情节,你还喜欢读吗?”去感受童话故事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夸张化想象的魅力所在。又如议题“有意思的颠倒歌”,把一组颠倒歌放在一起,如“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翁睡在摇篮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老鼠叼着狸猫走,口袋驮着驴子走。”在颠倒歌里,生活中的一切都反了,孩子们自己读着读着就乐了。在他们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下,引导他们去发现“故错”的手法,感受颠倒的乐趣以及儿歌的韵律,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力求一个“简”字

群文阅读教学围绕着一组选文所贯穿的议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因此,群文阅读在课堂中一般要同时推进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文本。低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够,阅读能力相对中高段而言较为低下,所以在挑选文本时,文章不要太长,内容不要复杂。翻开我们的低段的课内教材,会发现入选的文章也遵循了这条规则,大多是一些简单易读的“诗歌”“童谣”“故事”等。但是,“简”中还应求“精”,应为孩子挑选一些经典的、比较有文学价值的“美文”。此外,为孩子呈现文本时,可以打印成学习纸(要能对孩子的识字程度了然于胸,给生字新词标注上拼音,以免孩子产生阅读障碍,打击阅读兴趣。),个人自由读或同桌合作读;也可以以幻灯出示,全班齐读、指名读或师生、生生合作读;还可以用听录音,看视频或直接听老师读……尽量避免一节课的文本阅读是同一种方式进行,可采用各种方式保持孩子阅读的热情。

三、群文阅读的方式要力求一个“活”字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低段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对于有兴趣的对象和活动,却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因此,在设计低段群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尽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如游戏、竞赛、情境营造、表演、动手操作等手段,来牢牢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第二届全国群文阅读教学大赛中,温州市的曹海棠老师执教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一圈一圈往下绕》。选择了五个文本:《房子里有箱子》《需要什么》《我底下有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打瞌睡的房子》,通过阅读这一组文本,让学生感受到环绕诗的好玩有趣、不同的表达形式以及写作手法。教学中,教师先出了一个俄罗斯套娃,让学生上台演示套娃的特点,然后出示一组诗歌,《沙发》《房子里有箱子》《花一朵》让学生从中找出具有俄罗斯套娃特点的文本,并试着将自己的发现,用画“图”表示出来,再借用手势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来读出《房子里有箱子》这一文本的特点与趣味。在这一过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圈一圈往下绕”这一文本的特点,采用了“玩”(玩俄罗斯套娃)“找”(找环绕诗)“画”(画环绕诗结构)“读”(带动作读出环绕诗特点)等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感受到了环绕诗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群文阅读的过程要遵循一个“序”字

特级教师黄国才老师在《群文阅读带来了改变的机遇》一文中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型:呈现学生关于议题的初始认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群文的一篇,充实初始认知——师生共同对阅读此篇的策略、方法和获得的认识等进行‘知识化’——运用于其他篇的阅读,以不断完善初始认知,构建关于议题的新认知。

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程序充分遵循了建构主义学说,体现了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低段群文阅读教学尤应如此,在教学中注意给孩子搭建脚手架,一步一步引导孩子思考、发现、得出、应用。如,我在教学议题“汉字儿歌中的联想”时,就围绕“感受汉字儿歌通过丰富的联想写得有趣生动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流程:1.儿歌引入,设疑激趣。2.学习“雪字歌”,感知汉字儿歌特点。3.群文阅读,探索汉字儿歌中的“联想”。4.发挥联想,创编“汉字儿歌”。5.课后延伸,推荐阅读。

教师先由一组孩子耳熟能详的动物儿歌入手,感受一般儿歌的特点,然后引出“汉字儿歌”,让学生猜猜汉字儿歌里会写些什么?在学生充分猜想的基础上,出示第一首“汉字儿歌”—— “快来看哪,快来看,这件事儿好稀罕。天上的雨儿下得急,冲倒了地下一座山。是谁撒落洁白的花呀?朵朵儿都是六个瓣。”把题目“雪字歌”隐去,让学生根据儿歌内容猜想写的是哪一个字,在交流中让孩子初步了解汉字儿歌围绕“字形”“字义”展开丰富的联想的特点。在初步得出了对汉字儿歌的认识后,同时推进另外三首汉字儿歌——“岩字歌”“秋字歌”“香字歌”,让学生找有关字形字义的句子,并画出联想句,交流后回到初始问题“汉字儿歌里会写什么,怎么写”进行集体构建。在此基础上,引导全班对“明”字进行儿歌创编,之后再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汉字儿歌的仿创。最后在课后延伸时,除了推荐阅读相关书目,还鼓励孩子进行汉字儿歌人个创作。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未知猜想”到“初读摸索”到“群文阅读探究”再到“仿创深入感知”, 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学生对于汉字儿歌中联想的特点一步步形象、丰满,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结语: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育中,我们“如果课堂教学、儿童阅读这两手长抓不懈,语文的教学前程似锦,学生的发展前程似锦,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崔峦)” 让我们一起,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让孩子从一入学,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这一个入口,在“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方面长抓不懈,就能实现小朋友们“快乐阅读”的美好愿景,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云新.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1,(28):141-142.

[2]杨雅君,群文阅读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J].新智慧,2022,(0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