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在家校沟通中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非暴力沟通》在家校沟通中的应用探索

胡馨予

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

11月的第一天,正当我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准备下班回家,此时却接到了一则图文微信,是我们班几个孩子在食堂围坐一桌吃外卖,喝奶茶的图片,紧随图片后的则是一张聊天记录的截屏:“各位领导:这些全部都是七年级一班的,是班主任同意送进去的,害得家长还跟门卫理论,说班主任都后意送,我们没权阻止他们送饭,班主任这样做,我们门卫可能天天都要被骂! ”看到这一个个文字,像一根根针一样刺到我心,我在错愕的同时,也已经非常气愤!作为班主任,我时时刻刻被提醒要配合学校、配合宿舍、配合后勤、配合食堂、配合各个部门,即便我是年轻班主任,我还不至于愚蠢到教唆家长站在学校的对立面,做出这么出格的事情。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就像猛兽冲击着我头脑,我很想找这位门卫师傅当面理论一番,以此来找回精品班班主任的面子。紧随着“请尽快落实”的催促文字,我的情绪更是涨到了顶点。我一边向微信那头回应,一边进行大脑检索何时给家长发过这样的通行证。

回忆起七年级的第二次家长会前,班上许多孩子说吃不惯食堂的饭,课服结束后呆在教室不去吃饭的大有人在。还有一个饮食障碍的同学,自住校后基本上没吃饱过。且生活老师反映我们班有些男生家长,隔三差五的要在晚自习放学后给孩子送烧烤,提醒了很多次,家长还是无动于衷。于是出于以上几种情况,在第二次家长会上,出于对孩子们的心疼和班级的治理我允许特殊情况的孩子家里有炖的牛肉或者排骨的时候,在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一周送一次。但是烧烤这种食品,除了尖头的竹签容易伤到他人以外食品卫生也引人担忧,所以就禁止了送烧烤类的食品。

想起自己在家长会上说过的话,再看着图片上吃着外卖的几个孩子。其中确实有这个饮食障碍的同学,家长提前一天打电话征求了我的同意,并用自家的保温桶装来的。但是其他三个正常的孩子却让我十分生气。明明我在家长会上说的很清楚,却还是出现了外卖。气愤之下,我把马赛克处理后的图片发至家长群并附了一则语气非常强硬的通知,严厉声讨了违反班级要求的行为,并再次禁止送学校规定食品以外的东西。

看到我发的消息,其中两名家长很快就打来电话道歉,说听到孩子嘴馋,便心软买了外卖藏在衣服里偷偷送进学校,并承诺以后不会再为了娇纵孩子而做这样的事。正当我在窃喜这次家长群的严厉通知起效时,却一直没等来小向妈妈的电话。我又去找门卫师傅了解当时的情况,小向妈妈先是从后门给孩子送外卖,本已经成功又在食堂门口被师傅拦下打回去。小向妈妈不甘心又到前门送,当孩子到了前门,外卖又一次被门卫拒绝,小向看到没机会就转身打算回食堂,小向妈妈此时气急败坏就和门卫发生了语言冲突。并且强行闯入校门口把外卖递到了孩子手上,成功后走出校门还跟继续跟门卫争吵。听完经过,我瞬间冷静了下来,先前我在家长群这样严厉的通知对于小向妈妈而言并不买账。这事还得另想办法解决。于是在充分准备好《非暴力沟通》里的4步法后,我通了小向妈妈的电话.....

一、耐心倾听,寻找沟通点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强调沟通交往的过程中不带任何评判,不以任何标准去审视是非对错。只需要简单、纯粹、仔细地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话语,然后把我们看到的现象、听到的话语描述出来。我开始对小向妈妈发起第一波攻势,心平气和的询问家长孩子手上的外卖的由来和原因。小象妈妈起初非常抵触,估计也是看到了我在家长群里的严厉声讨,有些不高兴。她斩钉截铁的说:老师你只要求了不能送烧烤和肯德基一类的食品,又没说不能送外卖,大方承认外卖就是她送的,给孩子买的外卖只给自己孩子吃,没有影响到谁的健康,并认为这件事情他没有错。在家长诉说中,我一直没有打断,并耐心的倾听,直到家长说完想法,我再进行了第二波攻势——感受。

二、转换角度,理解共赢

听完家长的诉说,其实小向妈妈也只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共情:“我们都是当母亲的。听到孩子哭诉吃不惯食堂饭菜时,心里一定是着急又心疼,所以你送外卖也只是想让孩子改善伙食,这些我都非常能理解。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来看,今天你从后门到前门这种锲而不舍的送饭过程,就能看出你非常重视孩子,在不办走读的情况下,尽可能帮助孩解决困难,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小向妈妈,听到我这么说,也没有了之前的激动,回应道:“是啊,小向几次要求走读,我都没同意,我们都是很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眼见有了效果,我便开始第三步——分析。

三、情理铺路,坦诚以待

分析,即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从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给家长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重要性,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统一教育战线。于是我告诉家长买外卖解决孩子口腹之患,并没有问题,但是天气转凉了。从拿到外卖到送到孩子口中,这么长的时间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孩子吃完拉肚子,或者更严重,只会伤害孩子身体,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但一定能保证食材新鲜,所以可以等到周五带孩子现场吃,会更安全得多。等到家长认可,我继续给她分析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从学校出发,是想保护每个孩子身心健康,今天是小向在食堂随心所欲吃着外卖,可学校还有很多会东会理的孩子,他们家长没法送,或者条件差一点的孩子,心理就会有落差,小向这么优秀,万一今后远离你们在成都读书,若今天的她旁观者是她,我想你们的心里也不好受。再者,学校门卫阻拦你们也是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他们只是奉命行事,做不了什么主,如果任何人都能不走流程就直接横冲直撞的冲进学校,那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如何保证呢?我想孩子都是希望家长在学校是树立正面榜样的,今天当着这么多人,和保安发生激烈的冲突,孩子一定看在眼里的,换做孩子的角度,她会怎么想呢?听到我这么说,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终于放下结缔,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四、寻因得法,以心换心

当缓和了家长的情绪,我还需要向家长提出要求。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步是请求。要明确的是,我们是给家长提出建议,家校沟通的真正目的是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共同助力孩子成长,让他们跟我们共同合作,而不是单方面地下达命令。于是我告诉小向妈妈,如果孩子再有这样请请求,你可以鼓励她再坚持一下,并用周末奖励的方式来帮助她度过,也可以买一些她平时爱吃的水果代替。我在学校也会帮助你们,我单独找机会给孩子交流吃外卖的危害,让孩子产生自主意识,从而更好的控制自己。当我换了一种表达方式,给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家长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并承诺今后配合学校管理,不再违反规定送外卖,并尊重门卫。

回首整件事情的处理,最开始我并没有控制好情绪,用了过激的方式在家长群里下达命令,将家长推到了教育的对立面,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家长确实迫于班主任的威严,会向我妥协,但是也有许多家长并不认可,若不及时沟通和处理,只会激化家校矛盾,对我们的班级管理带来隐患,所以,在处理家校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坚持平等原则,老师和家长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是开始沟通前的基本准则。但重要的是在沟通中我们要学会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法:观察——感受——分析——请求,学会沟通的话术,并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客观真实的处理问题并给出有价值的建议,最终才能收获成效,真正形成家校合力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