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道软弱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鱼道软弱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张如广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要:综合西藏湘河项目鱼道工程,确定鱼道边坡开挖方案,通过现场试验确定边坡开挖采用土钉+φ25系统锚杆+φ6钢筋网片(20cm*20cm)挂网+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支护+局部中空浆锚杆注浆的支护方案;确定了抛石碾压的地基处理方法在此项目中具有安全、高效以及经济的特征。同时在项目中分析多种支护方案,创新边坡支护工艺,保障边坡开挖安全性。对比分析地基处理方案,综合实际状况,制定了抛石碾压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

关键词:鱼道软弱地基处理技术

软弱地基是影响项目过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西藏地区实例,分析水利枢纽项目工程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了解关键技术以及创新要点,综合项目实际状况进行方案优化,探讨鱼道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以及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效。

1.项目概况

此项目位于西藏湘河,主要项目位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枢纽工程鱼道基础及边坡开挖支护施工,此工程位于海拔4100m的高原,其中鱼道上下游总落参数大概位45.1m,鱼道总长1934.6m。在项目施工中,重点进行鱼道基础及边坡开挖。其中2号盘道、上游库区范围内的地质属于砂砾土软弱地基,在施工中要在上方位置添加沟壑,但是受到水分的常年侵蚀、渗透的影响,导致地质结构较差。项目主要在K1+517.6-K1+934.6段上游鱼道基础开挖会形成最高12m的高边坡,为了避免出现塌方等问题,要确定施工方案以及技术工艺手段。

2.鱼道软弱地基开挖方案

综合西藏高海拔地区特有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实际状况确定施工方案以及工艺手段,综合鱼道地质结构、地基承载能力,做好方案分析以及对比,确定施工方案,对其进行现场试验分析[1]

2.1方案分析

2.1.1方案1

综合实际状况,应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处理,在项目中应用φ6钢筋网片,主要参数为20cm*20cm;同时应用挂网+喷射10cm厚的C20混凝土对其进行支护处理。

2.1.2方案2

挖掘机开挖,将土钉+φ25系统锚杆+φ6钢筋网片的进行融合,其中钢筋网片厚度为20cm*20cm;通过挂网+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支护。

2.1.3方案3

挖掘机开挖,应用土钉+φ25系统锚杆+φ6钢筋网片(厚度参数为20cm*20cm)挂网+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支护+局部中空浆锚杆注浆。

2.2确定方案

综合现场实际状况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如果单纯的应用此种混凝土支护方式进行处理,效果不显著。在高度为3m的时候则会出现坍塌等问题。 基于实际状况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此种方式并且增加土钉等方式,在边坡支护中合理应用可以提高整体性能,但是也会出现坍塌等问题。

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支护试验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土钉+φ25系统锚杆+φ6钢筋网片(20cm*20cm)挂网+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的支护方式,增加中空锚杆注浆,则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坍塌等问题[1]。对此,在施工中为了且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要综合实际状况进行标准化处理,,强化质量控制以及规范化管理,方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3.鱼道软弱地基处理技术

基于项目实际状况,确定支护方案以及关键技术手段,在施工中综合实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施工流程以及关键技术手段,则可以且实体呈施工综合质量。

3.1地基处理

根据鱼道 K1+517-K1+617 段位的特征,分析古河床堆积体的实际状况,重点处理砂砾土的地质结构,应用普通地基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则无法满足实际的工艺需求。在施工中要综合西藏地区的实际状况、分析工程特征、施工技术以及难点等多种因素,对其进行工艺优化。配套施工。要做好地基处理,且实体呈地基结构的承载能力。

3.2确定方案

3.2.1换垫层处理法

综合西藏地区地质结构等因素分析,在所在区域的土质多数为砂砾石,通过计算之后的垫层无法满足地基承载150KPa的基础要求。现有材料无法满足地基处理的承载需求,如果要从其他区域采购换填土壤,则会增加施工成本。

3.2.2化学加固处理方案

化学加固是一种通过水泥泥浆、黏土浆液以及相关化学浆液进行处理的技术手段,在操作中利用灌注压入、高压以及喷射、机械搅拌等方式进行处理,则可以将浆液与颗粒有效粘合起来,达到提高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目的。利用此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结构的整体性能,有效避免渗水等问题,减少了地基承载能力,避免出现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2]

此种方式在应用中可以有效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对其进行成本核算发现处理地基共有10×417m=4170㎡,根据清单单价149.58元/㎡对其进行计算,此地基处理共需要耗费62.4万元,经济成本过高。

3.2.3

机械碾压法

综合实际状况,应用50T振动压路机、拖式三轮冲击压路机,根据技术要求对项目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利用振动压路机的性能,综合振动压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测量等方式进行规范化处理。但是,在施工中在强振碾压中会影响鱼道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试验分析可以发现此种边坡存在坍塌等问题。

3.2.4抛石碾压法

综合项目实际状况,利用常规试验的放回进行处理,利用常规地基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无法满足实际的项目需求,要综合是基础状况制度优化措施。确定地基处理工艺。应用抛石碾压的地基方式进行处理,具有安全、经济以及高效的优势,便于施工处理[3]

3.3施工流程以及关键技术

3.3.1确定抛石填料规格

抛填材料骨料主要应用浸水抗压参数要大于20MPa;筛选粒径则要控制在15~50cm。在施工中要在换填顶部铺满中厚度为80cm的普通路基填料,筛选粒径则要控制在3~15cm。

3.3.2分层抛石

分层抛石厚度则要控制在80cm以内,应用进占法进行优化处理。抛投时石块则要根据实际状况做好搭配。抛石量则要基于地基孔隙比、碾压回弹量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具体的参数比例,根据实际状况对各个位置的参数合理控制。

3.3.3抛石施工

在抛石中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通过挖掘机等进行均匀的操作,在下卧层平坦的时候,要沿道路中线向前的等腰三角形的方式进行抛填,要逐渐的向两旁开展。

3.3.4碾压

应用抛填填料的粒径参数为3~15cm,做好石料的参数控制,要填小孔隙,提高整体性能。同时在面层上则要应用砂砾石等对其进行回填平整作业,应用小型的碾压机等设备对其进行振动碾压处理。

3.3.5压实度检验

压实度则主要应用沉降观测的方式进行分析,在操作中要保障平均压实沉降差控制在5mm的范围中,其中标准差则要≤3mm,施工段沉降差要小于等于试验段确定的沉降差数值,符合要求之后方可根据要求对其进行标准化施工。在施工中要应用水准仪等设备对其进行检查,其中要每间隔10m,合理布置5-9个点。

3.3.6垫层施工

完成抛石回填碾压之后,根据要求做好地基承载力的分析,根据要求对其进行标准化施工,保障符合设计要求。

结语:

在施工中要做好此位置边坡结构、基础处理。综合高海拔施工操作的复杂性,施工难度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为施工中为了提高施工进度以及综合成本,要做好砂砾土软弱地基处理。综合西藏地区实际状况,确定施工方案以及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地基承载性能,方可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代佳鑫.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处治技术探讨[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4,5(04):126-128.

[2]刘巧玲.水利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J].四川水泥,2022,(06):44-46.

[3]李亮.水利工程软地基处理中高压旋喷桩施工[J].山西水利,2019,35(11):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