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临床疗效观察

杜金鹏

隆化县医院骨一科 河北承德 0681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骨科创伤患者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法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年限在20233月至20243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序法将此1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命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共有患者50例,在创伤治疗上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共有患者50例,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住院指标上,实验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创伤愈合速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式对骨科创伤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骨科创伤;临床疗效

骨科创伤感染现象在临床骨科护理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其中常规的护理方案一般会选择通过引流管对患处进行冲洗引流,再利用油纱覆盖患处后对其进行敷药。但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并不是十分理想,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引流冲洗的过程中,引流区域极容易与外界环境形成交叉感染。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以利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将患处所产生的分泌物吸收到引流瓶内,从而将患处内的分泌物完全的引流出来,通过对分泌物进行引流的方式来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处分泌物对患处表面进行刺激,从而降低患处滋生细菌,同时还可以促进骨科患者血液循环,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安全性高、护理效果明显

1.病例来源与方法

1.1病例来源与分组

本次所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20233月至20243月期间骨科收治的创伤住院患者中,仅从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18-57岁之间,年龄均值(43.26±1.29)岁;创伤类型:软组织缺损并开放性骨折46例,骨折术后深层组织感染33例,胫骨慢性骨髓炎11例,其他10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32例,交通事故42例,撞伤21例,其他5例。

1.2入组标准

均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和同意,病例均为随机选择,未进行年龄或性别等基础资料的筛选,入组病例均存在不同面积感染或挫伤程度。病例均符合诊断、治疗等标准,且资料完整无缺漏,无沟通障碍或机体凝血障碍,无合并严重的并发症。

1.3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首先对患者的骨科创伤面进行清理并消毒,清理过程中对血管、肌腱骨膜以及神经位置进行仔细地查看,尽量保留这些位置。对可能感染的伤口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创伤面进行修复,缝合伤口并包扎。治疗后需每2天进行一次换药,换药周期为0.5-2月。

研究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式:首先对患者的骨科创伤位置进行合理测量并剪裁出大小一致的VSD敷料,保证敷料能顾均匀覆盖在各种引流管的侧孔和端孔位置。将创伤附近位置的皮肤进行清洁与消毒,并使用半透膜将VSD敷料予以覆盖。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中必须保证各导管有且只有一个出口,将此出口连接至负压装置上,设定负压值为20-40kPa,根据薄膜位置的恢复情况观察整个创伤面的愈合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过后治疗效果,可以将护理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方面。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过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换药次数。

1.4统计学分析

本篇文章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26.0,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和x2检验组间差距,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过后治疗效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良好,相比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过后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治疗显效

治疗有效

治疗无效

治疗效果

参照组

50

24(48.00)

17(34.00)

9(18.00)

41(82.00)

研究组

50

31(62.00)

18(36.00)

1(2.00)

49(98.00)

x2

-

-

-

-

7.111

P

-

-

-

-

0.008

2.2两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换药次数

研究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换药次数更少,相比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换药次数(

组别

例数

创面完全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

换药次数(次)

对照组

50

28.16±2.45

28.26±1.47

13.26±2.37

试验组

50

16.13±1.47

14.06±1.26

1.05±0.26

χ2

-

29.772

51.496

36.212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交通事故频发,由此导致骨科创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骨科创伤主要是由于骨头附近的软组织出现程度不一的损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对伤口附近的血流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会导致伤口位置出现感染,还会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的作用。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创伤位置进行针对性地清创,应用抗炎药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此种方式治疗时间长,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医疗成本浪费,另外多次换药会在不知不觉间导致伤口的二次感染,不利于创伤的恢复。

目前,封闭负压引流已经在医学界得到广泛的应用,所谓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就是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创伤面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隔绝细菌与病毒,达到降低感染概率的目的。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主要是靠着对创伤面进行清洁以此阻止创伤面与附近组织的肿胀与感染,进而加速创伤面积的恢复。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能够有效保证创伤面积的血液供应,以此促进创伤位置的肉芽生长,还能够促使创伤面位置分泌更多的神经肽物质,以此加速伤口的愈合。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时查看引流以及负压情况,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避免引流管的堵塞。在本次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缩短住院时间和患者的创伤愈合时间,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住院成本,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以较低的时间成本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创口周围疼痛、水肿等情况,促进患者肉芽快速增长,提升植皮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柳明,陈可锋,黄仕健.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效果及对炎症标志物的影响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 (09): 62-64.

[2]周华元.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 (22): 71-72.

[3]曾武思.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 (13):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