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民本地发展影响因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民本地发展影响因素探究

吴奕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15009

丁晓东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15009

基金项目:2022年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Lnz202228)

摘要: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探究了影响农民本地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当地主导产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制约农民本地发展的主要问题;其次,农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足,限制了其发展潜力;最后,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为应对这些问题,建议聚焦产业兴旺,提升农民信心;强化教育培训,激发农民本地发展活力;加强现代化建设,提升农民本地发展的幸福感。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望推动农村在乡村振兴中迎来更为可持续和全面的本地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本地发展

一、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本地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影响农民本地发展的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聚焦于农民本地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当地主导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农民对教育的不足关注以及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不高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这些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提供理论支持,以推动农村地区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更为全面、可持续的本地发展。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民本地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当地主导产业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农民本地发展面临着当地主导产业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严峻问题。这一挑战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滞后、产品质量不达标、市场营销手段滞后等方面[1]。首先,当地主导产业未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仍然依赖传统农业或传统手工业,导致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此外,由于科技水平不足和生产方式陈旧,产品质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日益提高的品质要求,导致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在市场营销方面,当地主导产业多数缺乏现代化的市场推广手段,未能顺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导致产品在市场上难以竞争。此外,产业链条过于简单,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使得农产品在市场中难以占有一席之地。这使得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面临收入不稳定和就业机会有限的问题。

(二)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农民本地发展面临着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的严重问题。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普及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农民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以及对农村学校发展的关注程度有限等方面。首先,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普及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农民对子女教育的期望相对较低,往往更注重子女从事农业生产等传统行业,而对提升其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的投资相对较少。这造成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民在当地发展更高附加值产业的机会。其次,农民在教育投入上的观念相对滞后。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压力的影响,一些农民可能对教育的投入持保守态度,认为务农或从事传统手工业能够更快获得短期经济回报。这使得一些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农民自身职业发展的限制。

(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不高

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农民本地发展面临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严峻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制约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首先,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地区往往交通不便,缺乏高效的交通网络,道路状况较差[2]。这影响了农产品的运输和农民的出行,使得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城市的便利服务。同时,由于缺乏便捷的交通条件,农民难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制约了其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其次,通信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地区通信网络覆盖不足,互联网速度较慢,信息获取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使得农民在获取市场信息、了解最新农业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制约了其农业生产和本地发展的创新能力。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民本地发展影响因素建议对策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高农民本地发展信心

政府应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引导农民朝着高附加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这可通过提供财政和税收激励,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建立健全的产业支持体系,包括农业保险、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等。通过农业保险,可以降低农民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时的风险,增强其投入产出的信心。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民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建立市场信息服务机制,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使其在农业生产中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此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业效益,进一步提升农民对产业兴旺的信心。政府可推动产业合作社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确保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能够分享到相应的利益,从而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农民本地发展活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基础设施水平,确保农民子女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包括改善教室条件、提供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增加师资力量,使农村学校能够提供与城市相媲美的教育质量。其次,制定针对农民的培训计划,包括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政府可通过设立培训中心,邀请专业人士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应对日益复杂的农业生产环境。第三,鼓励建立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为农村带来新的思维和技术,同时激发当地农民对于现代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的兴趣。此外,推动农民职业技能的认证制度,提高其从事非农领域的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培训应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导向,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本地产业需求。

(三)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本地发展幸福感

要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本地发展的幸福感,首先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水电、通信等,以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将使农民更便捷地参与市场经济,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3]。其次,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乡村。通过推广互联网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广泛的信息渠道,包括市场行情、农业技术、政策法规等,帮助农民更好地决策和规划。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有助于拓宽农民的思路,激发创新精神,从而推动本地产业的发展。此外,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保护水土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能为乡村提供更宜人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感。推动生态农业和绿色发展,可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使农业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农民本地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主导产业不适应市场需求、农民教育重视不足以及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以产业兴旺、教育培训和现代化建设为重点的对策建议。在农民本地发展中,提高信心、激发活力、提升幸福感是关键因素。通过本文的建议,有望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质性支持,促使农民在本地实现更为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涛,窦学诚.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民本地发展影响因素探究 [J]. 热带农业工程, 2023, 47 (04): 21-25.

[2]杨栋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本地发展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3]苟华忠,余兴云.立足本地实际 发展特色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J]. 中国林业, 2010, (06):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