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思路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1

潮州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思路探索

陈桐铃

中共饶平县委党校

在新的时期,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相互融合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的推动力越来越强,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高品质发展。这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潮州是一座人文名城,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作为中华文明的一条主要支流,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它是广东“岭南四大文明”之一,深入做好文化业的规划,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当前潮州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潮州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把潮州文化和旅游业结合起来

一方面,当前潮州文化遗产的修复和活化工作稳步开展,不仅被评为"世界美食之都",并被列入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试点名录。并且潮州非遗在中法元首广州非正式会晤中大放光彩,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等节目也相继在潮州录制,并登上央视黄金档。另方面,文旅融合取得重要进展。潮州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能力不断提高,使城市的居住场所的客流量增加了70%。根据相关数据,今年“春节”期间,潮州迎来5135万多人,其中潮州古城特色人文景区人气最高,为165.06,上榜央视《新闻直播间》,全国假期旅游热门目的地前50名

虽然目前潮州文旅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文化成果转化水平不高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新形势新发展的文旅发展路径。

(一)深入挖掘文旅游的“根”和“魂”

一是要推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继承,提高文化遗产的质量。深入“百户修百厝”计划与潮州文明的溯源工作,推进实施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4条”突出“古”的典雅,彰显“古”的美实施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龙湖古寨综合保护利用等项目,使潮州古镇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古代文物博物馆

二是要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加快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动态完善非遗数据库,常态化完善非遗数据库,推动非遗基础研究,推进潮州非遗图典编制,加快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以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的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感觉和爱上潮州的非遗。

(二)完善现代化的文化旅游系统,增强其发展的优势

一是加强对文化产品的供应。加强对“专精特新”文化企业的培养,提高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程度,促进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产业、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发展。

二是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意升级,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引进规模较大的旅游企业来建设现代文旅产业园招商引资,为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好坚实基础,抓好重点文旅项目,扩大文化产品供给的高质量水平。要把“文化遗产”和“文化工业”结合起来,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创意设计,满足新时代旅游消费需求需要,充分利用短视频等线上销售平台,开发新型的“文旅+游戏”、“文旅+动画”、“文旅+剧本杀”、“文旅+手办周边”等新业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驱动力。

三是协调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安全发展一方面要树立旅游行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深入开展重大节日期间的旅游市场秩序维护,增强公众体验感和提高满意度。要加大对牌坊街和广济桥等重点场所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加大对住宿、餐饮等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对各种扰乱旅游市场的违法活动进行查处保持潮州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围绕保障安全和交通畅通的目标,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停车难”、出行不便等问题。另方面,要坚持安全生产。各部门和各相关单位的主体职责落到实处,对文化场馆、酒店民宿、景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安全检查,加强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整治,保证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陈桐铃,女,汉族,广东省揭阳市,199708,大学,职称无,中共饶平县委党校,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