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药物干预对降低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3

分析药物干预对降低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 

李英超

招远市张星中心卫生院  药房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

摘要目的:对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使用药物干预后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均于2021.12-2023.07期间,在我院诊治,共计76例,通过随机抽样法分组,各38例。常规组未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研究组为患者进行药物干预,比较研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结果。结果: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药物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药物干预中药汤剂;不良反应

Analyzing the clinical value of drug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ru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Method: The study subjects selected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all of whom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1 to July 2023. A total of 76 cases were pided into groups using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ith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did not receive medication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medication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ing dru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can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Drug interv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Adverse reactions

中药汤剂治疗是各类疾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中药汤剂治疗可按照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特别是慢性疾病患者,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因为中药汤剂使用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使用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过敏、恶心等,所以需要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干预,以减少用药副作用,确保疗效[1-2]。基于此,本文对2021.12-2023.07期间在本院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药物干预的效果,详细步骤和结果见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12-2023.07期间,于本院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共76例,进行研究,在随机抽样法下进行分组,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均为38例。常规组内,男患者、女患者例数依次是20例、18例,年龄最小者和最大者依次是44岁、74岁,年龄中间值为(59.86±7.35)岁;用药时间1-3个月,平均用药时间(1.47±0.20)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例数依次是20例、18例;体重46-84kg,平均体重(68.37±1.14)kg。研究组内,男患者、女患者例数依次是21例、17例,年龄最小者和最大者依次是43岁、73岁,年龄中间值为(59.79±7.46)岁;用药时间1-3个月,平均用药时间(1.58±0.34)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例数依次是21例、17例;体重47-85kg,平均体重(68.49±1.25)kg。双方患者在基础信息方面,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此研究的实施,基于医学伦理组织的批准,对该研究的相关信息,患者均已掌握,且签署了知情合同。

1.2 方法

常规组:按照药物不良反应评判方式,对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组:基于对既往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分析,按照中药汤剂使用情况,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进行针对性药学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制定严格的中药使用制度,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培养,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处方进行评价,正确调配药物,做好复核、发药等工作,同时结合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掌握,并了解产生原因,做好预防措施,做好对患者的沟通和宣教工作。②加大药物的监管力度,严格把控中药材的采购、贮藏、炮制等环节,落实相关措施,健全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完善报告制度。由专人对不当行为进行处罚,对于特殊处方,详细向患者说明用药方法,避免出现擅自延长药物时间、加大药物剂量的情况。③正确引导患者用药,保证用药的准确性、规范性,药剂师强化自身学习,积极和医师交流,提升药学服务能力,做好用药的安全性工作。③辨证治疗,规范药物配伍,明确药方类型时,灵活配伍,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临床实践中,结合患者情况,按照患者体质和病情,合理配伍药物,密切关注中西药之间的禁忌。④建立良好的药品走向系统,以方便查询药品去向,保证处方合理性。如果发现不合理情况,要立即和开药患者联系,更改用药方案。⑤加强监测力度,建立健全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做好科学管理和分析工作,提升中药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及累及器官或系统进行观察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包括用法不当、配伍禁忌、药物因素、疗程较长、用量偏大等;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皮肤、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

1.4 统计学方式

利用检验工具SPSS22.0软件,对计量、计数实施检验,前者以T值进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后者通过X²检验,利用百分比显示,若检验得出P值小于0.05,则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效果

2.1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低于常规组的28.95%,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下表。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n(%)]

组别

例数

贫血

头晕

心悸

过敏

呕吐

发生率

常规组

38

3(7.89)

2(5.26)

2(5.26)

2(5.26)

2(5.26)

11(28.95)

研究组

38

1(2.63)

1(2.63)

1(2.63)

1(2.63)

0(0.00)

4(10.53)

4.069

P

0.044

2.2不良反应发生因素

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配伍不当、误服误用、药物因素、用法不当、炮制方法不当、给药剂量过大、个体差异、给药疗程过长等。

2.3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

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3 讨论

中医疗法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均表现出重要的价值,中医治疗常用方式即中药疗法,中药最常用的使用方式即汤剂,从中医角度来讲,中药和饮用水混合浸泡后煎煮一段时间后,将药渣去除得到中药汤剂,使用后可产生强身健体、疾病预防的效果[3]。虽然中药汤剂的安全性较高,但仍然不能忽视其具有的不良作用,如瘙痒、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但会让患者产生不适感,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因此需要进行积极干预。

通过对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时间用药、剂量过大、用药不当、药物因素、不当配伍等因素均会引起不良反应,所以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严格依据有关操作,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避免工作失误,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4]。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有效的药物干预,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健全管理制度、施予辨证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加大监测力度等[5]。史相国,张峣[6]研究中,为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未进行药物干预组的15.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和史相国,张峣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药物干预下,可降低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提升用药安全性,可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为中药汤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针对这些因素制定药学干预方法并实施于使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当中,可有效提升用药规范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雷冬.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3):9-11.

[2]颜辉庭.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20(06):84-86.

[3]王克周.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21,36(23):3929-3931.

[4]王晓聪,叶虹,翟永正.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与药学干预对策探究[J].北方药学,2019,16(09):124-125.

[5]徐根山.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J].中国处方药,2018,16(06):44-45.

[6]史相国,张峣.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师药学干预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