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赵晓茹   郭旭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省 太原市030013

摘要目的:分析眩晕中耳穴压贴的效果。方法:以2022-10至2023-10为研究时间,纳入眩晕患者66例,均分为耳穴组与对比组,每组33例。以不同方式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眩晕症状、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耳穴组得分低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耳穴贴压;中医护理;眩晕;应用;效果

眩晕即一种主观感觉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为感到周围环境旋转或翻滚,感到自身摇摆、飘忽及滑动等[1]。眩晕的发病与多种疾病有关,其治疗方式也以药物干预为主。相关研究表明,耳穴压贴中医护理操作在熏晕中有较好的干预效果。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10至2023-10为研究时间,纳入符合标准的眩晕患者66例,均分为耳穴组与对比组两组,每组33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常规护理上以耳穴贴压中医护理干预耳穴组。患者情况:①耳穴组:男女20/13、年龄58.63±7.66岁;②对比组:男女19/14、年龄58.69±7.60岁。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以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及眩晕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组,在此基础上以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对耳穴组干预。如下:

1.2.1耳穴贴压

指导不同疾病患者取正坐位、侧卧位、右卧位等。消毒耳部皮肤后取神门、眼、交感、内耳、肾上腺等穴。后辨证施治加穴,例如,肝阳上亢证型者加肝、胆穴。后将王不留行籽敷贴贴于相应穴位并以医用胶布固定,后食指与拇指加压按摩,至患者有酸痛、发热感。1天3至5次,单侧耳治疗2天后换至对侧,连续治疗15d。

1.2.2注意事项

首先,干预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病情、过敏史等,以保证治疗效果。其次,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皮肤是否红肿、瘙痒等,若出现应及时处理。另外,应依据天气及时更换王不留行籽,且留置期间应嘱患者防水。最后,应做好患者心理工作,例如治疗前向患者阐述该治疗方式开展形式、优势及预期效果,随时询问患者感受。治疗后询问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其他不适等。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眩晕症状(VSS-SF量表,得分越低症状越轻)、护理满意度(NSNS量表)。注:护理满意度等级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等于非常加一般满意例数除患者例数乘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3.0系统软件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SS-SF量表评分分析

①干预前:耳穴组(21.88±3.13)分、对比组(22.00±3.10)分、t=0.157、P=0.876;②干预后:耳穴组(4.05±1.53)分、对比组(10.95±1.57)分。t=18.081、P=0.001。干预前组间VSS-SF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VSS-SF评分均上升,但耳穴组得分低于对比组,对比有差异性(P<0.05)。

2.2两组患者NSNS量表护理满意度分析

①耳穴组:非常满意20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96.97%(32/33);②对比组:非常满意12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75.76%(25/33)。x2=6.304、P=0.012。耳穴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

3讨论

通常而言,正常人体对外界环境、位置的判断是基于前庭器官、视觉系统等,上述器官或系统会将人体对外界感知与自身运动等整合并通过神经传入调整位置以维持平衡2。当上述器官或系统异常时,整合的信息与实际会有所出入,大脑在实际情况与错误信息间会出现错乱,从而发生眩晕。中医认为,眩晕的基本病机为风火痰淤等病邪侵扰清窍、闭阻脑脉等。因此可依据病因将其分为虚(气血亏虚所致)、风(高血压疾病所致)、火(肝火上升所致)、瘀(脑梗死等疾病所致)、痰(痰湿上蒙所致)几种3。在眩晕中医护理操作中,耳穴贴压具有很好的效果。耳穴贴压即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于耳廓相应穴位或反应点,在临床上具有调整脏腑血气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在本次眩晕干预中,辨证论治下的耳穴压贴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且与西医护理相比,耳穴压贴还具有安全、无创、简单等优势4。本研究结果发现:①干预后两组VSS-SF评分均上升,但耳穴组得分低于对比组,对比有差异性(P<0.05)。即与常规护理相比,耳穴压贴在眩晕中具有进一步改善患者眩晕症状的优势;②耳穴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即与常规护理相比,耳穴压贴及相关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纪小美,任攀,刘进财,等.穴位贴敷、耳穴贴压联合SRM-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23,45(3):446-449.

[2]向凡,王辉,王芳芳.耳穴贴压中医护理操作在眩晕中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4):474-477.

[3]熊晶,万小微,程建兰.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对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2,46(23):2928-2931.

[4]曾成霞,李英志,李蓉,等.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敷贴在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