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联合赋能教学在提升病区护士中医护理能力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微课联合赋能教学在提升病区护士中医护理能力中的作用

王育园 董丝丝(通讯)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微课联合赋能教学对提升中医科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1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并于2023年7月开始实施微课联合赋能教学,将2023年1—6月设为实施前,将2023年7—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案满意度水平差异。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辨证施护能力、临床应对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新教学法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0.05)。结论:微课联合赋能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医科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微课联合赋能教学;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并于2023年7月开始实施微课联合赋能教学,将2023年1—6月设为实施前,将2023年7—12月设为实施后。1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5~41岁;护理年资<5年有5名,5~10年有3名,>10年有2名;毕业于中医院校的有4名,非中医院校毕业有6名。所选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均≥1年,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全程配合参与本研究,研究期间无长期请假、岗位变动、辞职等情况发生。

1.2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模式管理。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相关授课培训,举办形式为微课教学法:授课教师由中医护理经验丰富且中医护理基础理论扎实的护理人员担任,授课前组织所有参与教学的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授课教师就中医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内容进行微课堂的微课制作,微课内容应涵盖具体病例解析、相关理论以及技能操作解析;每次正式授课前3天,教师先将课件传至微信群,护理人员自行安排时间预习学习,并思考总结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正式授课时,教师先对微课内容进行讲解,再集中回复护理人员的疑问,并对其延伸的知识重点进行讲解。

实施后采用微课联合赋能教学法进行管理。授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护理人员需掌握的相关中医护理知识技能进行微课准备,在将课件传至微信群时同时给出3~5个问题,并鼓励护理人员在群里进行讨论交流;正式授课当日,护理人员组成3~4人小组,讨论并逐一汇报小组结果,汇报结果应充分展示每位组内护理人员的想法;授课教师把控课堂流程,在每个小组汇报完后进行总结点评,对各小组汇报结果中存在疑问进行解答,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衍生,引导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寻找相关答案。

1.3观察指标

(1)中医护理能力水平: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能力水平变化,包括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辨证施护能力、临床应对能力4方面能力,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模块采用线上问卷形式考察,其余三项采用情景模拟形式进行考察,每个方面满分20分,分数<10分表示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能力水平较差,10~16分代表中医护理能力水平尚可,>16分代表中医护理能力水平较好。

(2)满意度水平: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考察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科室教学方案的满意度水平。问卷总分95分,按照具体得分情况共可划分为五个满意度等级:非常满意为95分、满意为76~94分、一般满意为57~75分、不满意为38~56分及非常不满意为19~37分。总满意度水平=(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差异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中医护理能力水平变化比较

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能力水平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其中以临床应对能力的得分最高,以辨证施护能力得分改善最显著。见表1。

表1实施前后中医护理能力水平变化比较(分,±s)

时间

中医护理理论知识

中医护理技能操作

辨证施护能力

临床应对能力

实施前(n=10)

11.5±2.14

9.64±2.84

9.43±2.56

11.29±2.73

实施后(n=10)

15.93±1.98

15.79±1.72

15.93±1.94

16.43±1.40

5.69

6.92

7.57

6.27

<0.05

<0.05

<0.05

<0.05

2.2实施前后满意度水平变化比较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实施前后满意度水平变化比较[n(%)]

时间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施前(n=10)

3

4(40.00)

实施后(n=10)

5

1

9(90.00)

χ

-

-

-

-

-

5.14

-

-

-

-

-

0.02

3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学习渠道已不限于线下课堂授课形式。其中微课教学模式在临床培训教学中使用广泛,研究指出该模式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授课时的空间与时间限制,还有助于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思考与复习,提升学习效果。而赋能教学法则通过组织讨论来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激发其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辨证施护能力、临床应对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新教学法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0.05)。

综上,微课联合赋能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医科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隋雯,王会,夏凤梅,等.赋能教学联合微课在肾内科中医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9):44-46.

[2]杨婵娟,陈丛琳,冉真榕,等.微课联合TBL教学法在规范化培训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岗前培训中的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6):101-104.

[3]徐宁.微课结合PBL在神经内科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4):47-49.

[4]缪小红.微课教学联合赋能教学在老年科中医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24):2289-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