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守护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

栗世印

馆陶县委党校

057750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安全的重要性

(一)从文化传承看。顾炎武先生有亡国亡天下之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是两个概念,亡国指的是政权更替,两千年来各朝代政权的更替只是灭国,中华文明渊源不断没有亡天下。亡天下指的是本民族文化的消亡。

(二)文化安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因素。习近平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对一个国家政权的影响。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价值观的输入。

(三)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里的延伸,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守护文化主权就是守护国家安全。我国是个文化资源的大国,中国文化内容丰富深厚,但也面临着挑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四大发明的印刷术也面临挑战,1966年韩国学者依据《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说雕版印刷和金属(铁)活字印刷是韩国人的“发明”。1967年韩国把源于中国的“端午节的“江凌祭”批准为国家级重要文化遗产;文化安全不容忽视。

(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德意志民族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有民族没国家”的状态,直到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邦国,积极宣传强调民族文化思想,极大增强了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中国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思想有效促进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和领土统一和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现在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发展与风险并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思想文化密切交往对本民族思想文化带来冲击也带来了挑战。

(一)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传输的不仅是商品、资金、技术、劳务等有形的东西,而且还包括文化、价值观念、民主思想等无形的东西。长期以来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高唱“中国威胁论”,通过对外宣传、现代传媒技术、培养合适的“代理人”还通过涉疆、藏香港等地域途径冲击中国政治生态。大力传播他们所谓的“新自由主义”、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优秀、选举制度和人权思想。企图通过这些内容和途径扰乱、冲击中国政治文化。

(二)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冲击民族文化。

全球化当今高歌猛进,也是外来文化泥沙俱下的时代。特别是价值观念上的冲击,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价值,而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和理性思维,外来文化的传入已经开始影响一些人开始关注自我价值、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中国传统观念强调家庭责任、孝道等,而西方更注重个人权利、平等和自由。中国审美强调自然、和谐和中庸,西方文化更注重个性的张扬、自由和创新。这也使得中国的审美逐渐国家化。外来文化是多样的,当然这都是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质上是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融合。

(三)传统文化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资源丰富,中国五千年发展历程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保障,并在历史发展中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然而我们很多传统文化缺乏创新能力。中国乐器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更多是西方乐器,包括音乐、影视剧里的演奏,不是我们乐器不好,是我们没有更好的谱出乐谱,也没能很好地转化为足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精神文化产品,其巨大的经济潜能也没得到充分挖掘。

.两种文化是交融还是冲突

当一种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对待其他文明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我们也应该持包容、借鉴、去其糟粕和融合的态度。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两个文化是冲突还是融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比价值观和信仰:观察两个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信仰是否相互冲突或者相互融合。如果两个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存在明显的冲突,可能表明两个文化之间存在冲突。如果两个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能够相互融合,互相影响和接受,可能意味着两个文化正在融合。

(二).文化的表达和传统:观察两个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统习俗,是否存在冲突或者是否能够融合。如果两个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习俗存在冲突,可能意味着两个文化之间存在冲突。如果两个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统习俗能够相互借鉴、融合并创造新的方式,可能表明两个文化正在融合。

(三).社会互动和相互包容:观察两个文化中人们的社会互动和相互包容程度。如果两个文化之间存在缺乏理解、歧视、排斥等问题,可能意味着两个文化存在冲突。如果两个文化之间的人们能够相互尊重、包容、倾听和理解,可能意味着两个文化正在融合。

(四).文化交流和融合程度:观察两个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程度。如果两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很少,文化交流的结果是冲突或者争论,可能意味着两个文化之间存在冲突。如果两个文化之间的交流频繁、积极,并且能够相互吸收、接受对方文化的优秀特点,可能意味着两个文化正在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两个文化是冲突还是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得出结论。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两个文化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信息,结合更全面的观察和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冲突暗含着不安全,威胁到国家安全。总而言之,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外来文化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符合的要坚决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