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

张雪琴陈法庭

惠东县林业局  广东省  516300

惠东县多祝木材检查站广东省516300

摘要:林业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业造林是主要工作。森林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等重要任务。过去,森林工程往往偏重于开发利用,忽视了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导致了森林资源过度开采和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等问题。在森林建设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程设计已成为大势所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手段来维护生态环境,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林地;保护利用;林业造林方法

引言

林业造林作为一项长期、繁杂的系统工程,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林业造林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林业造林规模持续扩大,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强化造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林业造林质量,促进林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1造林工程及营林生产管理的实施意义

造林工程及营林生产管理的开展,有利于扩大森林资源面积,发挥森林资源的作用,进而防治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和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使生态环境恢复健康。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资源处于核心地位,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及苗木品种,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森林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消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森林会为人们提供多种副产品,如木材、竹材、水果等生产资料,经过二次加工投入市场,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愈发丰富,充分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森林独特的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卓越贡献。从这一角度来看,有必要加强造林工程及营林生产管理工作。

2林业资源管理

2.1科学规划森林资源

构建现代化生态林是林地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核心,在林地保护利用方案制定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注重和体现林木的自然生长原则,在林地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林木的种类、长势等情况,尽量降低对林木的损伤,并在适龄林木成材前,不可进行过度开垦。(2)坚持生态林可持续性运行原则,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充分考虑林业经济在当地实际经济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并逐步引导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动态平衡。(3)以环境调查与林地测量的数据为支撑,以数据库提供的林木相关指标数据及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托,以凸显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基础,定期改进林业生态工程相关方法与措施,保证其相关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及与当地环境的匹配性。

2.2加强林区防火管理

在做好相应森林防火工作后,还需要严格按照森林防火管理要求对林区进行管理,避免出现火情时导致森林被破坏,进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需要将防火管理作为森林防火工作重要内容进行落实,确保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在林区防火期内,所有防火管理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森林防火工作。

3林业造林方法

3.1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石,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优秀的造林方法不仅有助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木材产量,而且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与丰富。造林方法主要以种子直播和苗木移植两种方式为主。种子直播是一种将种子直接播撒在土壤中,从而创建新森林的方法,具有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和劳力密集程度较小的特点,然而,直播种子时,往往需要对土壤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以保证种子在播撒后可以成功发芽并顺利生长。选择直播种子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因素、地形条件以及树种特性,从而确保造林过程的成功率。相较于种子直播,苗木移植方法选择将已经在苗圃长成的幼苗移植至新的造林地。这种方法可以使森林重建的成功率更为稳定,因为苗木在移植后能够更好地摆脱初生状态时面临的各种生存挑战。

3.2树种优选

为保障造林效果,需要在造林前优选造林树种。应综合考虑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结合林业生产经营目标,选择适应性强、性能好、品质高的树种,并将树种是乡土品种还是引进品种等因素纳入考量。如果要建设防护林,应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造林目标,需要筛选生长快速且稳定、根系发达且固土能力强、具备良好防护能力及抗逆性的树种,从而起到保持水土、抵抗风沙、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打造用材林,则应选择树形高大、树干笔直、生长快速、产量较高、不易感染病虫害的优良树种,同时要结合市场需求筛选造林树种,以此提升造林效益。

3.3植苗造林法

预先在育苗地中培育幼苗,等幼苗达到一定高度后统一栽种到造林地,这被称为植苗造林法。此时,幼苗已经度过了早期风险,筛除了那些发芽率低、长势不好的幼苗,将根系完整和健壮的幼苗移植到造林地后通常可以抵御不良环境的侵袭,保持稳定生长态势,运用植苗造林法的造林效果较好。植苗造林法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杂草丛生、冻害严重等恶劣地质区域运用植苗造林法的优势显而易见,幼苗对土地的养分需求较低,避免浪费种子,后期管护也比较便捷,节约了造林成本,是现代林业造林工程中备受青睐的一种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法的操作难点是前期幼苗的培育,需要在造林地附近单独开辟一个区域用于培育幼苗,将种子放置到容器中,给予足够的营养液,等到幼苗长出若干叶子后,要栽种到苗圃中继续培育,直到苗高接近4m时可以移植到造林地。采用穴植、缝植和沟植的方式,穴植是将幼苗种在预先挖好的穴中,1穴1苗,然后用土覆盖紧实;缝植是用铁锹等工具在造林地上犁出窄缝,将苗木的根系嵌入地下,其余部分露出地面;沟植则是用机械挖开深沟,在同一条沟内种植多株苗木,并要覆土压实。

3.4加强幼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是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幼林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维护幼林的长势安全。在造林工程结束后,需要尽快查看林木是否有缺水、露根、歪斜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为林木一次性浇透水,用土壤将林木根系全部覆盖,将林木的枝干扶正,并定期浇水、清除杂草,为土壤松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林木根系快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满足幼林生长所需。随着林木的不断生长和发育,林木间距逐渐减小,枝叶相互交错,会影响到林木的长势。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及时对林木枝叶进行修剪,开展抚育间伐工作,保证林木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和生长面积,加快林木的生长速度。开展林木枝叶修剪和间伐工作时,要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负责,应当了解树种的特性,科学地安排修剪枝叶、间伐的时间,掌握好间伐工作的范围和强度。

结语

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与造林方法实践研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对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落实,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积极主动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加强资源开采和利用的质量,改善林业发展模式,为国家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尹姗,赵振坤.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河南农业,2023(05):30-32.

[2]张永生.浅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22(16):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