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少先队教育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双减”政策下少先队教育现状研究

郝丽娟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栅小学032100

摘要: 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探讨了当前少先队教育的现状。通过分析少先队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势与不足,揭示了少先队教育在"双减"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发现,少先队教育在思想引领、实践锻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教育内容吸引力不强、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推动少先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校内外协同,提升少先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少先队教育;现状;发展

引言

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减负增效,学生学习负担减轻,校外时间增多。少先队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在思想引领、实践锻炼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然而,在新形势下,少先队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创新发展。本文立足"双减"背景,对少先队教育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优势短板等进行分析,以期为新时代少先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少先队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少先队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针对少先队员开展的思想引领和实践锻炼,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内容涵盖思想品德教育、红色文化传承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等诸多方面。具体而言,思想品德教育着眼于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则立足于加强少先队员对党史国史的系统学习,教育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从小培养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自立自强教育注重提高少先队员的自理自立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锻造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劳动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美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教育形式上少先队教育灵活多样,既有以主题队会为基本形式的常规教育,也有如入队仪式、队日活动等仪式教育,还有如研学实践、劳动体验、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活动。其中,主题队会通过设置贴近少先队员生活实际的议题,采取主题讨论、情景表演、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乐,让队员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仪式教育则通过庄严神圣的仪式,如入队宣誓、队旗下讲话等,教育引导队员铭记使命、牢记誓言,激发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实践体验活动则组织队员走出校园,通过研学旅行、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队员在亲身参与、直接感悟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质。此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少先队员走进社区、农村、企业等,开展调查研究、为民服务,引导他们在观察社会、了解国情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可以看出,少先队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思想引领、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诸多方面,在帮助少先队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基础、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少先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少先队教育虽然在思想引领、道德培养、实践锻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和问题。一个突出问题是,少先队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学校的少先队教育内容比较陈旧,脱离了少先队员的实际生活,难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教育方式过于注重说教灌输,缺乏寓教于乐的生动活泼形式,导致少先队员参与的热情不高。同时对少先队员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关注不够,教育内容难以有效满足队员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此外少先队教育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室内活动为主,以主题队会、知识竞赛等形式为主,缺乏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机会。这导致少先队教育的实效性不强,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队员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的直接体验和情感认同不足。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少先队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师资力量建设亟待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的少先队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在队室、活动场地、经费保障等硬件设施方面不尽如人意,在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等软件建设方面也参差不齐。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不到位,导致少先队教育相对边缘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难以适应新时代少先队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少先队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健全,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少先队教育的评价往往比较片面,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队员的成长进步。评价主体比较单一缺乏队员自评、互评,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程度也不高。

三、少先队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少先队教育作为我国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同时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就优势而言少先队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群团组织,具有明确的政治属性和鲜明的先进性。少先队教育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土壤,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通过组织少先队员学习党史国史,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厚植队员的爱国情怀,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少先队教育注重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奉献中提高,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组织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在亲身参与中感悟真善美,在服务他人中提升自我价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少先队教育还重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选树宣传优秀少先队员,用身边人感染教育身边人,让高尚道德成为队员自觉追求,润物无声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但另一方面当前少先队教育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和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对少先队工作重视不够,在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保障不到位,导致教育效果打了折扣。同时少先队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对少先队员的吸引力有所不足。部分学校将少先队活动等同于升旗仪式,过于注重形式主义活动流于表面。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认同感不强,与日益增长的少先队教育需求难以适应。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少先队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针对新时代少先队员的特点,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创新还不够,与社会发展和少年儿童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为少先队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少先队教育要立足自身优势,着力破解面临的难题,在创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努力构建体系完备、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少先队教育新格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少先队教育要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争当新时代好队员。在实践育人中下功夫,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不断增强少先队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诗雨.双减政策下儿童社会教育的社区参与路径建构[J].国际公关, 2023(7):181-184.

[2]李卓洪.学校少先队教育管理系统化探索研究[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