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知心理学视角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力引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以认知心理学视角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力引导策略

毛睿敏

重庆市酉阳县苍岭镇中心小学校  409818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阅读速度慢等情况,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分析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注意力情况,探究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应以教学方法为主、以游戏方式为辅;针对记忆力差的学生,应以教学环境为主、以情境教学为辅;针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应以精读为主、多读多练为辅。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问题,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因素,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注意力的策略十分必要。[[1]]

一、认知心理学的概念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二、阅读中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很多,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

1.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教材内容设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总结写作特点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喜欢的故事情节或者人物性格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将教材内容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课堂活动设置。课堂活动设计是提升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堂中设置丰富有趣、难度适宜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较强、难度适中、趣味性较高的活动。

三、以教学方法为主,以游戏方式为辅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较为分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教学方法为主、以游戏方式为辅,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文时,可以问:“乌鸦想要喝到水,但是他不会爬树,他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之后再回答问题:“我们可以先用工具将瓶子凿一个小洞,再将乌鸦放进去喝到水。”这个问题比较有趣也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回答上来,让他们带着好奇心阅读课文。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在游戏中学习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将课本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游戏当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以教学环境为主,以情境教学为辅

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其沉浸在其中,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环境为主、以情境教学为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山的美丽景色,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黄山的古诗和文章,让学生对黄山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中“黄鹤一去不复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理解“一去不复返”这一成语的意思。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一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悲凉的情绪。

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文章情感。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朗读练习,感受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环境为主、以情境教学为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五、以精读为主,多读多练为辅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有限,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精读为主、多读多练为辅。在精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第一段开始进行精读,逐渐延长阅读时间,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如《昆虫记》第一段内容较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精读第一段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为以后的精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如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小测验或小游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这些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相关书籍,巩固所学知识。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中心思想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体会父亲的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阅读相关书籍,并在课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围绕文中人物形象展开讨论。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

六、结语

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的因素较多,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技能。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和游戏方式的选择;针对记忆力差的学生,教师应重视教学环境和情境教学;针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教师应重视精读和多读多练。通过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唐兴礼.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J].名师在线,2021(04):80-81.

[2]张秋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注意力提升研究[D].鲁东大学,2020.

[3]吴双. 认知心理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中的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