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素梅 魏阿俊 李敏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  陕西 汉中  7231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试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每组各5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以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眼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之中添加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未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影响眼部功能,但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为临床有效治疗带来了阻碍。临床治疗该疾病原则上先把眼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再行手术,如果眼压控制不佳的可以做前房穿刺,再降眼压,如果眼压控制不佳,也可以做手术,但手术风险会稍微大点,因此大部分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治疗效果。为更好的改善病情,需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本文以此进行报告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并无缺失;③处于急性发作期;④年龄≥18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脏损伤类疾病者,比如肺功不全等;②依从性不高者;③合并其他类型重症者;④精神异常或无法正常语言沟通者。

1.2方法

对所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其入院之时已对各位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合理治疗,在此期间已将相关治疗和护理事宜交代清楚。在此基础上,针对常规组患者,在对其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过程中,以常规护理为主,主要是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性等进行科学指导,以此促使患者尽快恢复。针对试验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①住院初期,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更快熟悉病房环境,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科学理性认识疾病,详细介绍相关治疗方案以及预期效果,以免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情绪。②了解患者并分析其心理。引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因较多,另外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对此类疾病的了解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护理人员需准确掌握患者实际情况,以此作为心理疏导的依据。患者治疗前,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让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避免过度紧张。③关注情绪变化。患者住院期间受疾病折磨,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针对患者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讲解不良情绪对治疗的负面影响,并通过音乐疗法调节情绪,多以柔和、舒缓的音乐或者旋律为主,培养患者积极心理,树立治疗信心。④放松指导。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可转移注意力,确保心理平衡,为提高患者抵制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需进行放松指导:从面部、上肢、腰部、下肢以依次进行肌肉放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⑤多鼓励、多支持。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多用鼓励的词语或者句子,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另外叮嘱患者家属与患者多交流,多陪伴,给予家庭支持。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进行比较。①心理状态采用临床通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量,两个量表的临界值均为52分,即超过该分值表明患者相对应心理状态严重,低于该分值表明患者相对应心理状态较轻,分值越低心理状态越好。②生活质量以临床通用SF-36进行测量,划分为机体能力、物质生活、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能力四个部分,量表总分0~100分,各部分分值0~25分,最终分值越高,表明对应部分生活质量越好。③并发症以角膜粘连、前房积血、角膜内皮损伤为准。④疗效通过治疗后的眼压体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焦虑

抑郁

常规组

50

63.84±2.76

65.46±2.54

试验组

50

47.02±3.56

48.25±2.33

t值

-

26.403

35.306

P值

-

0.000

0.000

表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机体能力

物质生活

心理状况

社会能力

常规组

50

15.65±1.35

14.98±2.42

16.05±1.45

16.44±1.51

试验组

50

18.56±2.46

17.57±1.47

19.55±0.99

19.78±1.66

t值

-

7.333

6.468

14.096

10.525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之中增加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普及和应用。但是,本项研究也有局限性,入选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偏差,以期后续能够有更全面、客观的研究弥补其缺陷。

参考文献:

[1]张艳燕,陈文文,王颖爽,等.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23,31(3):151-153.

[2]严嘉丽,张琪.中老年女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间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妇幼护理,2023(6).

[3]李鹤.心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SAS评分的影响[J].特别健康2021年23期,162页,2022.

[4]马倩,闫梅,马雅玲,et al.超乳联合房角镜下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91-94.DOI:10.3980/j.issn.1672-5123.2022.1.19.

[5]陈琳.心理护理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22,31(S02):4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