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早期癌中色素内镜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上消化道早期癌中色素内镜的诊断价值分析

万鹏程1  蔡小刚2  乔峤3

1上海市保健医疗中心,江苏无锡,214065

2无锡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无锡,214000

3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中应用色素内镜诊断的价值。方法:于无锡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疑似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患者均接受色素内镜和病理活检检查,对比最终诊断结果。结果:色素内镜检出胃癌30例(69.77%),食管癌10例(23.26%),和病理活检诊断[胃癌32例(74.42%),食管癌11例(25.58%)]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色素内镜诊断符合率91.49%,漏诊率6.38%,误诊率2.13%,特异度75.00%,敏感度93.02%,和病理活检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色素内镜检查操作方便,患者接受度高,能够有效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可作为早筛查手段推广应用,指导病理活检、早期干预治疗的开展。

关键词:上消化道早期癌;色素内镜;癌前病变

前言:胃癌、食管癌都属于上消化道癌症,发病早期病灶小,很难和正常组织区分,病灶表现和胃溃疡、胃炎等相似,很难被及时发现,容易延误早期治疗[1]。临床上主要采取内镜检查对早癌筛查,但常规内镜存在一定局限性,很难准确辨别病变良恶性,影响早癌诊断准确率。色素内镜是在内镜检查中融合染色原理,借助于色素作用识别难以辨别的黏膜表面病变和特征,对病变良恶性进行分辨,并深入观察病变浸润深度以及范围,确认病变边界,提高活检取样准确性。色素内镜的应用能够提高黏膜病变影像立体感,从而方便于医生观察肿瘤,能够对病变区域针对性取样活检,更能对癌前病变、早癌进行筛查。为进一步对比分析色素内镜诊断价值,本文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7例展开研究,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47例患者为样本,性别:男/女=25/22,年龄(59.51±3.64)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范围为18~75岁。(2)根据临床症状怀疑为上消化道早期癌。(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肝功能异常。(2)无法耐受内镜检查。(3)对相关药物过敏。(4)确诊其他肿瘤疾病。

1.3 方法

患者均接受色素内镜检查,使用Olympus胃镜设备行无痛内镜检查,对食管和胃部病变进行详细观察,详细记录病变位置面积、色泽以及黏膜变化等特征。在常规内镜观察下确定视野,使用清水病变区域进行冲洗,将附着物和黏液冲洗干净。并从活检孔置入喷射管,使用靛胭脂10ml、卢格氏10ml染色处理,2~3min后使用清水冲洗。在内镜下对病灶及周围组织进行观察,给出诊断结果。于染色位置进行活检取样,后进行病理诊断。

1.4 观察指标

对比染色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色素内镜诊断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本文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视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对比

色素内镜检出胃癌、食管癌患者和病理活检诊断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对比

组别

胃癌(n/%)

食管癌(n/%)

色素内镜(n=43)

30(69.77)

10(23.26)

病理活检(n=43)

32(74.42)

11(25.58)

0.231

0.063

P

0.631

0.802

2.2 色素内镜诊断效能分析

色素内镜诊断符合率91.49%,特异度75.00%,敏感度93.02%,和病理活检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色素内镜诊断效能分析

色素内镜

病理活检

阳性

阴性

合计

阳性

40

1

41

阴性

3

3

6

合计

43

4

47

3 讨论

上消化道癌症主要包括胃癌和食管癌,主要通过消化内镜检查发现病灶并进行诊断,早期检出有利于及早展开治疗干预,从而积极改善预后,有助于在最佳治疗时机改善疗效。临床上主要通过内镜检查进行筛查,但常规内镜存在一定局限性,很难对炎症和瘤变进行区分,患者均表现出黏膜增生、粗糙或者浅表性糜烂,且很多患者病灶微小,很难通过肉眼准确分辨[2]。在这一基础上,病理活检取样时难以保证取样准确,取样不当也无法检出早癌。色素内镜是通过对黏膜进行染色,让病灶区域和黏膜区分开来,能够分辨病灶位置,并对病灶进行评估和诊断。

胃癌早期和癌前病变病灶较小,其病灶特征和症状表现接近于胃溃疡、胃炎等病变,很难准确辨别。食管癌早期病变是指黏膜下层存在肿瘤,尚未波及固有肌层,癌前病变则表现出不典型增生[3]。在普通内镜检查中,很难准确辨别不典型增生等病变,但经过色素内镜染色处理后,能够对特异性肠化上皮进行染色,但不典型增生或肿瘤难以染色,从而从染色情况上进一步辨别病灶。特别是食管黏膜微小病灶组织,人眼很难分辨,但经过染色处理后,能够让隆起或凹陷病变凸显,方便于医生观察病变特征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提高早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经过染色处理后,病变浸润深度更加明显,同时能够指导病理活检进行精准取样,提高早期确诊率。在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普通内镜检查是以肠上皮化生作为典型特征,但若缺乏典型特征,普通内镜检查很难筛查出癌前病变

[4]。而在色素内镜检查中,使用燃料在黏膜上喷洒,黏膜会滞留在病灶表面,从颜色上凸显出病灶及其形态特征,提高癌前病变的筛查率,方便于医生对良恶性病变进行分辨诊断。

经过本文统计分析,色素内镜检出胃癌30例(69.77%),食管癌10例(23.26%),和病理活检诊断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证实色素内镜在诊断早癌上有显著优势,其诊断结果接近于病理活检结果,能够在早癌筛查和癌前病变筛查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同时经过分析,色素内镜诊断符合率91.49%,漏诊率6.38%,误诊率2.13%,特异度75.00%,敏感度93.02%,和病理活检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色素内镜诊断虽然存在一定误漏诊风险,但主要受到患者病变范围、特征等不明显,出现了误漏诊,影响内镜诊断错误。但从诊断符合率上看,色素内镜诊断有效弥补了肉眼观察的不足,能够让病灶形态更清晰呈现出来,方便于医生对病灶特征进行观察,并给出更为准确的意见。同时检查全程操作方便,患者接受度高,能够更快地给出诊断结果,具有检出效率高的优势,可在临床早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色素内镜检查操作方便,患者接受度高,能够有效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检出率,可作为早期筛查手段推广应用,指导病理活检、早期干预治疗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小英, 韩大英. 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中的诊断价值[J]. 系统医学, 2023, 8 (24): 105-107.

[2]杨小云, 洪依萍, 钱璐珈, 等. 色素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边界的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23, 61 (31): 4-8+21.

[3]黄友生.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J]. 智慧健康, 2023, 9 (16): 62-65+70.

[4]张月晓, 李萍, 陈健. 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与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 26 (01): 51-54+66.作者简介:万鹏程,男,汉族,江苏无锡,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镜、早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