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1
/ 2

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苏利利  刘静【通讯】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病医院四病区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72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5.56%)较对照组(25.00%)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有助于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采纳。

【关键词】老年痴呆;预见性护理程序;不良事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痴呆已经成为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种健康问题[1]。该病发生后,除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外,也导致社会医疗系统及家庭成员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增加。因此,护理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规范、合理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减轻其心理压力。预见性护理程序为全新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目的是提前规范及处理患者潜在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方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压力等[2]。基于此,本文针对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72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男、女例数比是20:16;年龄:60-86岁,均值(72.45±3.71)岁;观察组:男、女例数比是21:15;年龄:61-8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视,并指导日常生活,提供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预见性护理程序:(1)评估风险。入院后,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并进行风险评估,归纳、总结以往发生的意外事故等,并将准备工作做好。(2)制定护理方案。进一步探讨患者治疗方案、护理内容等,确保护理方法针对性,且具有预见性。(3)日常护理。日常生活过程中,注意慢行、慢动及慢起,若患者极易功能受到损伤,强化护理干预,严禁患者单独出行,可让患者佩戴手环,并在手环上标注联系方式、姓名等基础信息,一旦发现走散,能够及时找回。日常加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防止褥疮、感染等发生。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耐心讲解注意事项等,若患者表现良好,可给予表扬、鼓励等。(4)心理疏导。大部分痴呆患者伴有消极情绪,导致其出现孤僻心理,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出现烦躁症状,无法有效沟通,而且长时间处于消极状态,极易对其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在与患者交流时,注意自身态度,采取亲切、和蔼口吻进行,予以安抚、尊重等。了解患者主观感受,多关心、安抚患者。(5)用药干预。老年患者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比如病情、年龄等,导致误服、漏服等发生,轻者可能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严重者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应耐心讲解用药情况,关注身体情况,叮嘱家属监督患者日常用药,给药前,对患者基础信息仔细核对,并检查药物种类和数量等。针对存在自杀倾向、拒绝用药者,观察患者是否用药。用药期间,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对给药方式合理选择。(6)安全隐患防护。相比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自身体力较差,自理能力不佳,不愿意接受他人帮助,因此,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综合评估,合理调节病房温湿度及光线等,非必要物品严禁摆放。在床边安装护栏,及时清理地面水渍、垃圾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分组

例数

呼吸道感染

骨折

迷失或者走失

胃肠道疾病

发生率

对照组

36

3

2

2

2

9(25.00)

观察组

36

1

1

0

0

2(5.56)

x2

5.258

P

0.022

2.2 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6

59.68±5.12

66.48±7.14

观察组

36

58.97±5.26

71.26±7.25

t

0.580

2.819

P

0.564

0.006

3 讨论

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逐渐减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等有关。老年痴呆发生后,患者通常具有执行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表达能力降低、语言理解等,使得患者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3]。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患者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以往,主要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该护理模式主要关注患者疾病,并未预判患者未来健康情况,导致护理效果受到影响。而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通过提前评估患者风险因素等,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心理压力减小,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压力及精神压力[4]。此外,预见性护理程度更加注重患者、护理人员及家庭的合作,利用健康教育等方法,促进患者应对能力提升。

总之,给予老年痴呆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不仅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值得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波, 王亚莉. 整体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 2023, 47 (9): 1486-1487.

[2]安然, 罗园, 刘美子, 陈文凤. 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 (7): 989-994.

[3]孙渝.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 2022, 35 (1): 114-115.

[4]鹿笑寒, 宋洁, 刘霖, 姜倩倩, 陈海雯, 肖萍. 蒙台梭利法在老年痴呆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2, 36 (1): 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