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0
/ 2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满敬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 610000  四川成都

摘要:目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5月至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情绪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护理效果显著。结论: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以及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胰腺炎,属于急症,其病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腺分泌消化酶被激活,从而使得胰腺进行了自体消化反应,进而引发胰腺炎。该疾病具有发病骤急且病情凶险的特点,此外,SAP还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导致感染,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正是由于该疾病的凶险性,导致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和应激反应容易影响疗效,不利于患者康复。为了提高SAP患者的疗效以及生命品质,需要联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而有关报道指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预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因此,本文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自我院2023年5月至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年龄46-70岁,中位56岁;参照组年龄42-74岁,中位53岁,被此次研究选择的患者均是第一次发病,且发病时间为七十二小时内,且患者以往病历尚未存在抗凝、溶栓等治疗史,已将患有基础病、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肿瘤疾病、过敏体质、资料不全患者资料排除,并将此次研究内容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士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止痛解痉、纠正失衡水电解质、胃肠减压等基础护理措施,并指导患者禁止饮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可以进食后,强化饮食指导以及病房管理。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具体为:①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以及情绪变化,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状态评估[1],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教育背景、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背景等,选择适合患者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合理的方式帮助患者疏泄负面情绪、心结等。注意沟通方式用温柔、和谐、友爱的态度,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理解、支持等,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②护士向患者普及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具体预防措施等,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提高其依从性,与此同时,护士还需告知患者护理措施以及预后疗效,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并积极配合,消除未知恐惧感等一系列负面心理。当患者病情好转,护士要立即告知家属以及患者,并鼓励患者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树立面对疾病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决心。③护士鼓励家属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和呵护,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3],可以通过肢体触摸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抚慰和关爱,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负面情绪。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予以统计后分析,计量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上消化道出血

感染

病死

总发生率

实验组

50

1(2.00)

1(2.00)

0(0.00)

2(4.00)

参照组

50

5(10.00)

5(10.00)

1(2.00)

10(22.00)

X2

/

5.111

4.324

4.201

4.128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2对比负面情绪

实验组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负面情绪(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50

53.24±3.79

38.41±4.59

56.51±3.74

40.34±3.78

参照组

50

54.42±3.41

45.53±3.74

57.49±3.72

46.53±3.62

T

-

1.126

1.436

2.589

7.732

P

-

5.321

0.001

3.821

0.001

3讨论

SAP是临床医学常见的危重病症,属于急性病,该疾病不仅仅病情凶险,起病急骤,而且,还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命品质。而手术治疗是常见的SAP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和恐惧心理,从而不利于预后,甚至会降低生活品质[4]。对于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避免负面情绪加剧恶化疾病,加重病情。其原因是负面情绪会让人体大脑皮质层处于高压状态,持续的高压紧张状态会导致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等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为了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巩固疗效,需要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掌握,并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心理宣泄以及情绪调节,可以有效的减少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还可以缓解紧张感和焦虑感,使得内脏神经功能显著提升

[5]。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紊乱的内分泌功能。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情绪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以及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03):142-143.

[2]黄海萱.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不确定性容忍度与自我和谐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2,3(01):151-153.

[3]刘冬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1(18):61-62.

[4]贾兰芳,卢晓静,刘富德.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焦虑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34(01):43-45.

[5]张菊.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21(03):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