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0
/ 2

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

杨祺晖

身份证号:440106199205020010

摘要:在电厂的日常生产中,化学水处理工艺技术不容忽视,对发电厂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给化学水处理技术的探索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技术人员应结合电厂工艺技术现状,积极学习借鉴,勇于探索创新,加快推动电厂化学水处理工艺升级,使电厂能够借助技术引擎的势能加快走上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具体应用;措施

引言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具有化学水纯度较高、化学水净化量较大以及化学水处理方式较多且系统集中等特点,能够为生产的各个阶段提供符合标准的化学水,使得污水的排出符合相关规范,有效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电厂生产工作的效率。未来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向着完善工艺流程、提高性价比和安全性趋势发展,促进电厂的稳定发展。

1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在电力厂内利用的水质与发电的效益以及设备安全相关,未做好适合的,且高效的水处理工作,容易使不合格的水进入循环系统中,会直接引起较大的的伤害。若是在锅炉内的水质自身的纯度不够,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锅炉壁会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会直接生成固体物质,粘附在炉壁的表面,也被称为结垢。水垢相对于比较容易在锅炉的炉管中形成,炉管中的温度相对较高,然而水垢的导热性能相对较差,受到炉管内部压力与高温的双重压力后,炉管壁会比较脆弱,严重的会使管道发生变形,甚至是产生管道的爆裂现象。除此之外,若是汽轮机凝汽器内部存在结垢的话,内部的杂质或是空气的含量或有所增加,减少发热的效率,并且在结垢后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产工作,同时需要对于设备做好及时的清洗工作否则会浪费清洗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发电量也会相应减少,并且加大了清洗与整修工作的经济成本。除上述现象以外,还会因为不良的水质出现化学反应,对金属进行腐蚀,当有不合格的水质进入后,会把具有腐蚀性的气体与物质直接带入电厂设备的内部。如此一来会减短电厂设备的使用时间,并且金属出现腐蚀现象后相应产生的化学物质会融入水中,会增加水中的杂质。水中的杂质愈多,相对而言结垢的速度愈快,并且伴随着结垢愈快,水中的杂质会愈积愈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破坏,极易产生爆管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电厂中应该充分重视关于水处理的工作,确保电厂的安全性,以便于提高经济效益。

2电厂水处理工艺研究

2.1化学处理工艺

向原水中加药然后在管道混合器内进行静态混合,然后经管路进入到混合絮凝沉淀池中,经过絮凝、沉淀后,上清液进入到悬浮澄清池,最后进入化学补给水池和消防水池,化学药剂处理后的处理水经过超滤给水泵送入到除盐系统中,经过处理后成为合格的除盐水。该处理工艺是目前业内较为常用的水处理技术,其突出优势在于水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效率高,其不足之处在于化学药剂的引入增加了水质净化的负担,对于加药环节的设备工况和技术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2.2选用多介质+反渗透+ 阳床+ 阴床+ 混床处理工艺

反渗透膜技术可以很好地达到去除离子的目的。根据原水水质,设计采用多介质+反渗透+ 阳床+ 阴床+ 混床工艺进行处理。

为有效提高超滤膜进水水质,在超滤膜前设置多介质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用粗石英砂、细石英砂和片状无烟煤为过滤介质。废水经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后,产水浊度保持在1~2 NTU,减轻了后续超滤系统的运行负荷,有效降低了超滤膜的污堵风险。反渗透系统连续运行2 h 应停机,使用反渗透产水对反渗透膜进行1 次10 min 左右的冲洗,以降低反渗透浓水侧难溶金属盐的浓度, 减轻其在膜表面的结垢。运行中要保证原水进水水质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及多介质的出水浊度合格。即保持滤料的吸附和拦截能力,同时要保持合适的加药量和适当的负荷。根据预处理装置运行情况合理调整水处理药剂的投加量。另外在药剂配制过程中,严格把关过期失效发霉药品和分厂根据水质情况制定的药剂配制办法。保证加药泵及配套装置正常( 如泵打量正常、药箱内搅拌器能搅拌均匀、管线畅通等) 。以及根据阻垢效果,及时调整阻垢剂的加药量。另外严格执行RO 装置的各项在线控制数据。

2.3全膜制水工艺

该工艺原理是把预处理技术、反渗透技术以及全膜制水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获得超净的除盐水。主要流程为:原水进入絮凝澄清池沉淀,上清液进入多介质过滤系统,然后在高压泵及调节阀作用下进入反渗透装置,经过两级反渗透处理后的水进入EDI装置,超纯水最后进入除盐水箱。该技术的突出优势在于在除盐处理过程中不需要酸碱再生,因而降低了水处理负担,此外由于减少了酸碱的使用,对环境十分友好,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水处理技术。目前,该技术应用的较大阻力是前期投入成本高,在普及和覆盖率方面进展缓满。在环保政策驱动下,该工艺如果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3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3.1锅炉给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对电厂锅炉的给水处理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对锅炉给水进行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蒸汽夹带、结垢、腐蚀。

氧化总挥发性处理方法是在不添加氧清除剂的情况下,仅向水中添加氨,并且水质是弱碱性的。可以通过系统增加给水的pH来抑制铁的腐蚀。氧化处理可有效减少或消除供水系统中的FAC现象,同时也可相应降低给水中铁含量,降低管壁结垢率,化学清洗周期锅炉将适当延长。同时,由于水质中酸度和碱度的相应降低,可以延长冷凝水处理混床的操作周期。然而,氧处理方法对水质非常严格,不适用于没有水处理设备或冷凝处理的设备。

向锅炉中加入适量的药物,通常是阻垢剂,可以防止或减缓水垢的形成,这是处理锅炉内水的一般方法。药物可将污垢软化,转化为相比而言较易排出的泥浆。该种处理方法操作较为方便,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投资相对较少,不仅没有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会剩余大量的再生产物。

3.2锅炉内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电厂锅炉使用炉内磷酸盐处理技术对内水进行处理,而且传统使用锅炉的各项参数较低,也使得这项处理技术能够长久使用。一般锅炉内水中存在着大量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在一定情况下,很容易在锅炉内出现结垢问题,假如将磷酸盐放入锅炉中,能够将水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沉淀,形成磷酸盐水垢,进而通过排水排除锅炉。所以,对于锅炉内水使用磷酸盐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除垢效果,还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锅炉的各项参数也在不断提高,磷酸盐的应用效果就显得不太理想,不仅不能有效除垢,还会引起较强的酸性腐蚀现象,而且具有高参数的锅炉中的补给水系统中一般使用二级除盐,在凝结水部位也有精处理装置,使得锅炉内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渐渐减少,磷酸盐的作用也不再是除垢,而是控制pH值,起到防腐的作用。近些年来,一些技术人员指出在对锅炉内水进行处理时采用低磷酸盐与平衡磷酸盐等技术,低磷酸盐控制在每升0.3mg~0.5mg,不超过3mg,其中平衡磷酸盐处理技术减少锅炉内水中磷酸盐的含量,使其能够和水的硬度分相一致,同时允许炉水中有少量的游离氢氧化钠,并且每升不超过1mg,以保证炉水的pH值在9.0mg~9.6mg内。

4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4.1工艺流程趋于完善

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效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工艺系统以及控制性能良好的设备。以往电厂使用的化学水处理系统中,各个不同生产阶段使用的系统也不同,这就使得这些系统之间缺乏关联性,而且控制设备的设计使得控制功能不能有效发挥,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生产工艺流程,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用水需求,适当地对化学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在恰当位置添加阀门,调整管道的流经,使得各个不同系统之间具有关联性,以此使得工艺流程趋于完善。化学水处理中,加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对原本的加药方式进行改进,取消单回路自动加药装置,代之以PLC控制,配合先进设备来提升加药的自动化水平,以此实现对于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4.2提高性价比和安全性

现阶段很多电厂广泛使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相对于单个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功能更加齐全,能够对现有的电厂化学水处理子系统所有的资源进行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而且配置较为灵活,组态方便,降低运行成本,性价比相对就会提高。另外,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系统网络具有很强的在线网络重构功能,具有实时性,能够在确定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递。同时还具有高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以及协调性,控制功能齐全,能够有效控制电厂化学水的处理过程,还具有故障诊断、显示报警功能,能够帮助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因此,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不断地随着电厂的发展而创新,未来电厂化学水处理控制系统将向着提高性价比和安全性等方向发展。

结束语

化学水在电厂日常生产中是一类必要且重要的物质,既是生产工艺进程的重要介质,同时也是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一大影响要素。为此对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电厂的发展经营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肖连壮.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J].宁波化工,2018(04):37-39.

[2]樊惠鹏.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探究[J].科技风,2018(28):153.

[3]马宁,段欣悦.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J].居舍,2018(24):59.

[4]郎华伟.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8(18):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