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针对性护理对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

王岩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2医院  核医学科   15008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100例接受硬化剂注射治疗的血管瘤患者,均源自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区间我院收治,以随机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测验所得SAS、SDS评分均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评估值98.00%更高(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护理满意度提升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荐。

关键词:血管瘤;硬化剂注射;针对性护理;负性情绪;满意度

血管瘤指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肿瘤性病变,多表现为皮肤颜色、形态改变以及皮肤隆起和疼痛等[1]。目前,临床针对血管瘤现有治疗办法包括药物、激光以及手术等,大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均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2]。但护理干预作为治疗期间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可对治疗实施、预后恢复造成直接影响,既往常规护理因缺乏针对性,所取得效果比较有限。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源自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区间我院收治100例接受硬化剂注射治疗的血管瘤患者,探究针对性护理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100例接受硬化剂注射治疗的血管瘤患者,均源自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区间我院收治,以随机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50例中男/女=27例(54.00%)、23例(46.00%),年龄上下限范围分别是18岁、65岁,均龄值数(41.56±5.32)岁。观察组50例中男/女=28例(56.00%)、22例(44.00%),年龄上下限范围分别是19岁、65岁,均龄值数(42.03±5.28)岁。组间基线资料比较(P>0.05),研究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及护理经验为患者提供宣教、心理、治疗配合以及生活等方面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1)治疗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并协助完成CT、MRI等相关检查,明确血管瘤位置、大小以及形态。以易懂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目的、过程、可能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让其获得充分了解,同时确保治疗室内整洁卫生,提前准备好治疗所需的器材和药品。(2)治疗中。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异常情况、全身症状变化等,并密切配合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保持患者安全和舒适。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适时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以调动意志力,并告知其全程会有医护人员的监护和陪伴,使其放心。(3)治疗后。治疗结束后,向患者说明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不可揉捏注射部位等,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包括注射部位是否有异常出血、肿胀等。帮助患者静卧休息一段时间,而后协助进行起床行走等适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1.3.1负性情绪 以衡量工具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对应临界分值分别为50分、53分,评估所得分值低表示负性情绪改善明显。

1.3.2护理满意度 以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共10项问题,指导患者根据自身亲身感受在非常满意(10分)、一般(5分)、不满意(0分)栏内打“√”,并以下述区间判定满意度程度≥90分、75-89分、<75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测验所得SAS、SDS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1。

表1负性情绪比较(,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0

58.67±4.32

46.78±3.62

59.36±4.91

45.49±3.27

观察组

50

58.59±4.41

42.11±2.25

59.55±4.82

43.03±2.36

t

--

0.092

7.747

0.195

4.313

P

--

0.927

0.000

0.846

0.000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评估值98.00%更高(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50

27(54.00%)

16(32.00%)

7(14.00%)

43(86.00%)

观察组

50

36(72.00%)

13(26.00%)

1(2.00%)

49(98.00%)

2

--

--

--

--

4.891

P

--

--

--

--

0.027

3 讨论

硬化剂注射是临床治疗血管瘤的常用方法,受疾病、缺乏全面认知以及对治疗的不确定性等多因素影响,患者负性情绪多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影响治疗实施和效果,因此,在接受此治疗期间需辅以全面合理护理

[3]。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护理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果说明针对性护理在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患者中应用价值确切。主要是因,针对性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服务,如注射过程解释、安慰和支持,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等,可增加对治疗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同时通过针对性护理能够更好满足不同患者差异性需求,帮助良好应对治疗期间的困难、挑战,维持生理、心理舒适,进而获得满意治疗和护理体验。

综上,在接受硬化剂注射治疗的血管瘤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显著减轻其负性情绪,且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翠田,李艳敏,郑燕,等.循证护理在硬化剂治疗难治性血管瘤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4):32-34.

[2]李芳芳,王乐,王英娜,等.硬化剂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患儿时家属的心理分析及干预[J].河北医药,2022,44(11):1706-1708.

[3]孙双燕.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小儿血管瘤的效果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