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探索与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探索与实践策略

刘伟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实验中学 232100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实践策略

一、当前初中语文评价主要模式分析

通过具体调研和实际观察,可以看到在当前初中语文的评价中所涉及的评价模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多元化评价

在初中语文评价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多元化评价的相关内容,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进而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效设立多元化、精准化评价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评价。在整体评价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实现精准评价、多元化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评价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并在生生互评、师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良性发展,为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

(二)发展性评价

在新课改推进背景之下,初中语文的评价越来越关注发展性评价的相关内容。学生需要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出动态发展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发展过程进行持续性跟踪,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和有效考查,以体现应有的评价效果。

(三)综合性评价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评价改革过程中,更加重视综合评价的相关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其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也要在情感认识、价值观、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体现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体现价值观和情感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和阅读文本有相应的共情和共鸣,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品质素养。

二、当前初中语文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评价缺乏精准性和时效性

通过论证和调研分析可以看到,在当前初中语文的评价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落实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导致整体评价无法取得良好的实效。同时,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没有充分遵循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对获取知识能力及情感体验等方面未进行精准切实的评价,评价方式不具备多样化和丰富性;对不同问题而言,往往采取同样的评价模式,导致课堂教学评价比较模糊,未能体现评价的根本价值。

(二)对新课标内容缺乏深入理解

在初中语文评价过程中,要想体现良好的评价效果,需要融入新课标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在两者的深化融合过程中体现评价的可行性和时效性,但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对新课标核心内涵和外延并没有全面深入的认知,也不能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进行充分融入,导致新课标和评价内容存在割裂的情况;没有高度关注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价值观,导致整体的评价过程往往只关注学生最后的成绩或者知识方面的掌握。

三、初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掌握课堂内容,了解学生特性精准评价

初中语文评价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针对新课改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把握,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在深入调研和分析过程中进一步体现课程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评价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融入评价过程中,从而取长补短、优化完善,为其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语文教师要针对新课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连接进行有效强化,明确语文知识各个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全面完善深入,把握学生的具体特点,以此有效预测和判断课堂的具体情况。同时要把评价的各类内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充分融入,在把握学生具体情况和新课改及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评价各项工作进行充分融合,明确各项内容,然后形成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机制,以此为切入点有序推进,这样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应有的评价效果。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发展特点,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采取更精准、更切实可行的评价内容,使评价的差异性、多样化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尊重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使多种评价模式有效融合,体现应有的评价效果,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二)融入新课标理念,评价模式多样化

在初中语文评价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新课标的深刻内涵,对相关标准和具体要求有效领会,并融入课程评价过程中。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需要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充分融入,从而在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过程中使其实现发展和成长。在语文评价改革过程中,需在灵活多样、个性化、丰富化的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有效融入,切实体现应有的评价效能。对评价模式、评价策略不断改进完善,体现评价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语文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课文朗读大赛或者节目主持以及访谈等相关组织形式,对其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多样化、丰富化的评价过程中得到正确指引,然后进行师生评价,在教师的点拨和精准评价过程中体现多元化和针对性,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实现优化发展。

(三)强化主体地位,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在新课标作用下,对初中语文评价改革来说,需要进一步体现家校融合机制,让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并制定教学评价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和家长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并且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推动下,使学生得到更有效的成长和进步。例如,学校和教师可以在学期的期中制定能反映学生具体学习和生活情况的电子调查问卷,然后寄给学生,让家长填写相关内容进行协同推进和有效协调,这样可以确保家校共育机制有效体现应有的评价效能,使教学评价更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使家校融合机制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少非:课堂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李兆琳:龙文希: 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教与学”[J].教育评论,2013(2).

[3]周文叶: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3(16).

[4]金春燕:教学评一体化在小说单元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3(3):23-25.

(此论文系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3年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实验中学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