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张加苍

云南伟盛建设有限公司 邮编;678400

摘要:随着都市化步伐的持续加快与居民数量的稳步上升,房屋建筑工程在当代社会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伴随建筑领域技术的持续革新与进步,地基处理技术作为关键手段日益被广泛采用。地基处理技术通过改善地基的物理属性,增强其支撑力和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在复杂地质环境中的建设挑战。本文从地基处理内涵出发,分析了此项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加固

前言

当前,建筑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显著提升了民众的居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持续进步,对住宅工程的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为确保工程品质,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地基工程的关键性,并运用恰当的地基加固方法来进一步确保工程的优良品质,为之后的建设活动打下坚实的地基。因此,深化对地基加固技巧的探究具备关键的价值。

1、地基处理技术概述

地基乃至建筑之根本组成,构成了建筑与地表的连接界面,起着承载及分配建筑重量的关键职能。地基作为建筑项目中最根本的环节,需通过精确设计与施工来保障结构的稳固与安全。地基承载功能体现在三个关键领域:(1)地基为建筑提供支撑,通过拓展基底面积及提升负荷能力,有效传递结构顶部的重量。(2)地基将建筑施加于地表的重量分散,确保其在土壤中均衡分布。(3)地基加固方法能够优化基土的力学特性,提升其紧密程度、承载力和稳固性。地基不单需要支撑建筑重量,亦须抵御地震、风压、温差等自然力的影响。适宜的地基设计增强了建筑的抗震抗风特性,同时保障地基不受外部环境因素侵害。

2、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2.1深基坑支护技术

深层地基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地下部分施工时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目的在于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及防止地基下沉等风险。施工时若需进行地下挖掘,可能因土地稳定性不足而易发生失稳或塌陷,对施工安全构成重大风险。深层地基固定技术应运而生,目的是通过各种措施固定土地,保障其稳定,预防塌陷等事故的发生。此技术的具体实施手段多样,如通过在土中插入加长的钢筋或钢杆构建的锚固墙以稳固土质,防止其坍塌。或者,通过建立挖掘的井并在井壁装设支撑结构来形成沉井固定,抑或是插入预制的混凝土桩墙至地中以达到支撑目的。选取深层地基固定技术时,须依据工程具体条件及地下水位情况做出判断[2]。不同的固定方法具备各自的特性与应用场景,应根据实际需求挑选。

2.2地基加固技术

地基稳固方法为一广泛应用的土质优化技术,旨在增强地基土质的结构性质及防止下沉能力,以保障住宅结构的牢固与稳定。主要的地基稳固技术包括如下几项:

2.2.1换土垫层法

若建筑地基遭遇膨润土、冻土或混填土等浅表非饱和层或脆弱土质,则地基整治可选用换土垫层技术,此法以其施工简易、效率高、总花费低等特点受到青睐。置换基层法所需施工原料众多,包括原土、沙子、高炉渣、粉煤灰、碎石块、鹅卵石、聚苯板等,这些建筑材料都展现出优良的稳定及耐侵蚀性质。施工期间,施工团队需充分考量薄弱土层深度与下层土质的承重力,严格把控基层厚度。基层通常设定厚度范围为0.5~3米。若基层厚度不足0.5米,可能会影响施工成效;超过3米,则会导致成本提升。此外,施工团队应保障基层底宽满足地基承压分散需求,基层顶宽应比地基宽度多出300毫米以上。土方挖掘宜采取机械或手工方式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械挖至设计底标高或斜坡界线时,应保留20~30厘米土层后再手工进行挖掘和斜坡修整,避免过度或不足挖掘问题。实施置换基层法期间,施工团队应明确填充方案、层厚及夯实遍数[3]。土方回填完成后,需通过机械压实、振动或重锤等方式紧实土层,直至达到设计密实度标准。在此过程中,施工方需严格控制压路速度,并调控土层湿度。

2.2.2强夯法

强夯法涉及使用特定设备对地基反复施加冲击力,直至其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这是一种广泛采用的地基加固技术。对于粉砂土、原生土、混合填土、碎石等劣质土层,强夯法能够显著提升其稳定性,因而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对黏土地基施行强夯法的过程中,施工方案向固化坑中加入适量的坚硬填充材料,形成立柱式加强体,以此有效强化地基。目前,常用的坚硬填充材料主要包括沙子、碎石等。需注意,面对不同类型的土层,应采取不同的冲击手段,施工方需根据土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冲击策略。例如,针对非饱和土层加强主要通过动态压缩法进行,而针对饱和土层加强则主要采用动态固化法。此外,冲击点的合理布局也极为重要。在设置冲击点时,施工方可依据实际施工需求将冲击点排列为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并根据加固深度适当调整冲击点间距。在冲击作业中,应通过现场检测或室内试验方法来评估地基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地基质量的检测时机应依土层类型而定:含碎石、沙质土层的地基应在固化完成后1至2周进行检测;对于粉砂土和低饱和黏土土层,则应在固化完成后2至4周进行评估。

2.2.3排水固结法

针对淤泥、充填土等含水量高的黏性土基处理,主要采取的是排水固结技术。在实施排水预压技术过程中,施工团队需利用排水与施加压力的双重系统。排水系统能够通过推土机等设备实施重压排水作业,或者借助真空泵实现真空预压操作。在垂直排水构件的安装中,利用特定工具在弱稳地基表面敷设排水网、安装排砂井等措施,使地基内部水分通过排水网、砂井慢慢排除,促进地基的稳固及形变,从而增强地基整体稳定性[4]。排水预压法的优势包括操控简单、施工高效、排水良好及成本效益高。在实施重压排水作业时,施工队伍需调整加载速度,保证施加的预压力不低于设计要求。同时,为避免因部分重压导致地基不稳,需确保压力的均匀分布。在进行真空预压作业时,施工团队应确保砂床表面的光滑及过滤管布置的均衡,保持加固区横向的真空度一致。密封薄膜的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真空预压作业的效果,因此施工团队根据气候状况、周边环境及施工要求,选择适当的密封薄膜。

3.地基处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地基加固项目中,保障施工品质需实施一系列品质监控策略。1.品质监督员培养及其管理:品质监督员需通过相关培训,了解地基加固工作的执行步骤及验收准则,并应确保遵循施工规范及操作程序。2.施工原料的审查与筛选:须对地基加固用的材料进行适当审查,比如检测土质、水分含量、粒度分布等,以确保其达到设计标准。3.施工器械的检查与维护:地基加固器械须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施工安全与效率。4.工地巡检与监管: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工地巡检与监管,确保施工质量,及时识别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5]。5.施工活动的文档记录与管理:关键施工信息,如改良剂使用量、混合时长、配比等,应实时记录,供后期验收参考。

结束语

总之,优良的地基加固方法是增强建筑工程品质的核心步骤,建筑公司加大对地基工作质量的关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拟定有针对性的地基加固计划,增强建筑工程的地基牢固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洪斌.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3,(33):66-69.

[2]孙菁.探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7):223-225.

[3]段玉和.房屋住宅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居舍,2023,(25):38-41.

[4]林少金.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1):131-133.

[5]宋文旭.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居业,2023,(07):61-63.

作者简介;张加苍族,云南德宏人,副高级工程师(建筑施工)研究方向:从事建(构)筑物施工工程